抑鬱竟能勾起糖尿病?是真的-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抑鬱竟能勾起糖尿病?是真的

老張今年滿60歲,從原來呼風喚雨的工作崗位上退休了。突然沒有人可指揮,老張心裡別提多失落了。一晃五個月過去了,他從最初的盼有舊人來,到不愛講話,身體疲乏,早上也醒得很早,人也變得忽胖忽瘦。到醫院一查,竟被診斷為糖尿病。醫生說是和老張情緒抑鬱有關。抑鬱也能導致糖尿病?

今天,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內分泌風溼免疫科主任杜瑞琴就來和大家聊聊抑鬱與糖尿病的關係。

抑鬱症為何能導致糖尿病

杜瑞琴主任說, 抑鬱症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的精神障礙。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興趣和愉快感喪失、精力不濟或產生疲勞感等典型症狀。而2型糖尿病則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抵抗而引起,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

一個糖尿病,一個抑鬱症,看似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疾病,是怎麼扯到一起的?

原來,研究結果顯示:抑鬱症患者進食不規律,體重增加、軀體活動減少,引起了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增加了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同時,抑鬱症誘發的神經內分泌如腎上腺皮質軸或自主神經系統活性的增高也會引起患者腹部脂肪沉積,血漿甘油三酯和胰島素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等胰島素抵抗綜合徵,這些都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

老張由於抑鬱患上了糖尿病,面對糖尿病的困擾很可能導致抑鬱情緒會進一步加重。而對於所有糖尿病人,從患上糖尿病開始就應提防抑鬱症纏身,如果發現自己有以上抑鬱症狀,千萬別大意,應及時治療。因為抑鬱反過來會影響血糖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加速併發症的出現。

抑鬱引發的糖尿病死亡率高

就像上面提到的,抑鬱及與抑鬱相關的症狀可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與之相反,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抑鬱症的患病率顯著高於非糖尿病人群(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且患抑鬱症的糖尿病人死亡率比未患抑鬱症的糖尿病人高54%。

目前認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導致機體出現應激樣反應,使血漿皮質醇、胰高血糖素、生長素等增多,並且長期的高血糖引發皮質醇活性的改變。這些變化反過來作用於患者,使患者出現抑鬱症和抑鬱情緒。

與此同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飲食要求嚴格、鍛鍊要求高和治療費高昂也極易導致患者發生抑鬱症。伴有抑鬱症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明顯高於非抑鬱糖尿病患者。

有證據表明,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降低了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對醫囑的依從性,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這些影響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

如何區分抑鬱和情緒低落?

抑鬱症的治療重在預防,及早認識初期的抑鬱症症狀,從病因入手,消除直接導致或誘發抑鬱症的因素,避免因把抑鬱症當成綜合病症治療而延誤病情,造成嚴重的後果。

抑鬱症與一般的心情低落不同,具體表現主要包括:

(1)情緒低落,一般以“晨重暮輕”及“春秋季節重而夏季輕”的規律為特點;

(2)思維遲緩,即記憶力下降、大腦反應慢等;

(3)活動減少,不願參加社交活動,喜歡獨處;

(4)常有焦慮、內疚感(擔心給家庭增加負擔);

(5)睡眠障礙,以早醒為其典型表現;

(6)多有疲乏、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秘等軀體症狀;

(7)有自暴自棄、厭世、自殺心理或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病人的表現並不典型,作為核心的抑鬱症狀往往隱藏於其他心理和軀體的症狀中,而軀體症狀最容易造成誤診。

出現抑鬱症狀,適當的自我調整是必要的,包括保持心情平靜、解除精神負擔、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堅持體育鍛煉等;對於糖尿病患者,應注意緩解由於焦慮及心理壓力等因素引起的各種升糖激素的分泌,預防或改善抑鬱症;對於糖尿病合併抑鬱症的患者,應建議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另外,和諧愉快的生活或工作環境,都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狀及血糖的控制。

而如果通過上述方法,患者症狀仍持續不能緩解,則需要看心理或精神門診,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選擇藥物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