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還記得小時候看電視劇男女主角產生誤會,只要他們當面把誤會說清楚,誤會一定會被解開。長大了,發現誤解是常事,或誤解人或被人誤解,也絕不是面對面說幾句就能消除的。漸漸懂得了,被誤解是人的宿命。

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來自他人的意見、質疑,都源自不夠了解。可除了你自己,還會有誰更瞭解你?何況很多人其實也未必真的完全瞭解自己。我們要學著接受誤解這件事,當成正常的事兒。先擁有了好心態再學著去表達,好的表達者總是平和的、理智的。

做起來哪有那麼簡單?就說工作中,本來很努力地做事,結果沒落好,到被人質疑,心情怎麼好得了?遭到同事質疑是常有的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上綱上線懟回去:

你根本沒聽懂我的意思,也不瞭解我這麼做的原因!

你這是在質疑我的能力嗎?

我沒這個本事,你行你來啊!

第一種是因果分析,你這麼說我是因為並不瞭解我所做的;

第二種是動機總結,質疑的背後總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第三是結果導向情緒管理,任何反對意見都可能激起你的不自信,讓你生氣,失去理智。

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那面對質疑,我們到底是懟回去?還是嚥下去?懟回去總有種聽起來就很爽的感覺,當然,遇到無理的明顯針對個人的質疑,我不反對回懟,做人要是沒有個性,那麼別人也看不起自己來。

“懟”蘊含更多的是情緒發洩,情緒發洩過後,總有一些關係需要我們修復,事情等待解決。這樣看來懟對於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太多幫助,在當下講效率的社會,那還有沒有比懟回去更好的方式呢?

看看姚明是如何面對巴克利的挑釁吧,既得體又有智慧。

巴克利:姚明就是個菜鳥,只要他單場得到19分以上,我就當眾親驢屁股!

姚明:那我就天天都拿18分吧!

你看,姚明的回覆是不是很棒?那時他還在NBA打球,他的身份是球員。2018年亞運會男籃奪冠後,姚明已經成為中國籃協主席,觀戰的韓國籃協主席跟姚明握手告別時說:“你們運氣真好。”

面對這句可以看成開玩笑,也可以看成挑釁的話。姚明的回答是:“謝謝方教授,運氣一般留給做好準備的人。”

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身份的改變,說話方式也有所不同,對方的話並不是衝著他個人來的,自然不能像之前那樣迴避,這句話是對球員的激勵,更多是對球員努力的肯定,是能力的一種展示。

面對質疑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實力說話,用事實說話。

生活中我們也常遇到反對意見,被人質疑。因為沒有工作關係,顧慮少些,很多人會選擇不忍,懟回去。可這樣真的就能解決矛盾嗎?我們就能舒心了嗎?

小A在朋友圈發文:被婆婆懟了,怎麼辦?眾人多回:懟回去!別慣她毛病!她照做了,可一時爽了,矛盾卻更激化,老公被夾在中間十分為難。這讓我想起來春晚賈玲演得小品,婆婆媳婦之間的戰爭。越是回懟,越是每個人都不好過。好好的一家人,烏煙瘴氣不能安寧。

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她看到老公的樣子痛定思痛,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把每次不愉快的經歷從腦子裡過了一遍,發現每次婆婆懟她都是在她跟老公親密之後。不禁想到,都說男孩和媽媽好,那麼經常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另外的女人親密,該作何想法?換成自己心裡也會不舒服,找茬也在情理之中。感受別人之痛,自己和老公親密也是婚姻幸福的表現,我並沒有做錯什麼。


老人觀念保守,不容易改變,年輕人改變容易些,還是由自己想法兒吧。她決定先說服老公,讓老公和爸媽商量把一套大房子換成了兩套小房子,在一個小區裡,既方便雙方的照顧,又給雙方留有個人的獨立空間。然後,當著婆婆的面也不再和老公過分親密,相反,卻是經常拉著婆婆要聽婆婆講老公小時候的事。她還私下裡和老公說:什麼時候,媽媽和你說我什麼地方不好的時候,你千萬別為我講理,你就說:是嗎?她怎麼能這樣,回去我替你教育她。

懟回去,贏的是嘴巴,輸的是關係


她真的那麼做了,可婆婆再也沒懟過她了,還逢人就說:我家兒媳婦,太懂事了。雖然還會產生小矛盾,但她說絕不會再懟婆婆了,只要靜下心了,總有比懟回去更好地解決方式。

面對質疑最好直接回答。遇到情緒激動的對方,自己越要用平常講話的音量,切忌與其對喊;如果是對方的原因(一些明顯無理的質疑),謹記一條:不要立刻反駁。

後者尤為重要。因為一般情況下,遇到質疑或者反對意見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辯解、駁斥甚至懟回去,但是這樣做,有可能會造成對對方的誤解,讓對方覺得你沒有認真思考他的意見,沒有尊重他,甚至可能會導致現場的唇槍舌劍,影響現場氣氛,讓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