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

作为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才。

希望孩子长成一个优秀的人,有明亮的前途,有善良宽容的内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等等。但是,大家都知道,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任何一个孩子性格的养成其实都是来自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以及从小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积极的人,而糟糕的家庭教育也会让孩子变成一个自卑、易怒,对待事情特别消极的人。

自卑的孩子,大多来自这4种家庭。

1、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家庭

生活中有太多性格强势的家长了,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所有物,什么事情都想要孩子听自己的意见。但是如果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其实这样还好,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对很多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就会对家长的某些意见产生排斥。

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是强制孩子去接受自己的意见的话,孩子就会慢慢丧失掉表达自己的意见的能力,这样对于孩子以后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处于防御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

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因此,她越指责丈夫懦弱,儿子也就变得越懦弱。

同时,强势父母会让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孩子会越来越自卑。

2、缺少陪伴的家庭

我有个朋友,是个中学老师,她跟我讲过班里一个男孩的故事。

男孩上初一,性格很孤僻,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有天晚上,医院突然打电话找到她,说男孩急性阑尾炎需要手术,可是医院怎么都联系不到他的父母。朋友急急忙忙跑过去签了字,才将男孩送进手术室。男孩醒过来,看到病床边的老师,忍不住哭起来。他说:父母很忙,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已经有两个月没回家了。他每天回到家,不是泡面就是点外卖,身体不舒服了也没人知道。

也许,自己对父母根本不重要吧。

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

朋友听完很是心酸,原来这个少年因为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才变得如此孤僻自卑。

父母陪伴太少,孩子不但会失去安全感,还会因为没有人及时安慰鼓励,而变得胆小,时间久了,就会自暴自弃或变得自卑。

我们总觉得孩子还小,总有时间去弥补,哪曾想,童年时光一晃而过,等到我们想要去陪伴孩子时,突然发现,他已经长大了。

所以,趁着还有时间,多去陪陪你的孩子吧。

3、过于节俭的家庭

孩子小时候,父母舍得给孩子花钱,孩子会欣然接受。可当孩子大一些,看到父母很节俭,却对自己很大方,孩子就会从内心生出愧疚之心,这是因为孩子懂事了,他们会在自己的小心思里替父母考虑。

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

虽然父母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会影响孩子,但其实孩子已经因为愧疚而变得不好意思去花父母的辛苦钱。长大一些后,孩子也会有自己的虚弱心,可因为过分心疼父母,孩子会认为父母那么节俭,自己花钱会有愧疚感,就只会羡慕别人的漂亮衣服,羡慕别人的漂亮打扮。虽说父母一直说想买什么就说话,可孩子往往会因为愧疚不敢开口,光是羡慕别人,自己却得不到,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变得自卑。

4、经常打击孩子的家庭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爸爸是大学教授,妈妈正在读研究所。因为小宇是独生子,所以爸爸妈妈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希望他们的儿子和他们一样有知识、有成就,甚至超越他们。于是从小宇很小的时候开始,爸爸妈妈就为他制定了发展计划。

长大后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出自这4种家庭!

当小宇刚牙牙学语时,父母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岁时,他每天的时间都被父母安排得满满的,如早上起床要练发声、上午读书,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小宇的爸妈希望他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所以对他的要求都非常严厉。

小宇不论在幼儿园里还是进了小学之后,他每一项学业或是才艺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然而即便他在品德、学业、体能等方面,样样出类拔萃,但仍无法让他的父母满意,因为父母给小宇定的标准是永争第一。

每当小宇拿着自己认为满意的成绩单高高兴兴地回家时,得到的总是父母的训斥:“这题怎么会答错?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父母的反应让小宇伤心地低下头。

小学五年级时,小宇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得到第一名。比赛结束后,他欣喜地跑向爸爸妈妈,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两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获优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声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让我们失望。”他听着听着,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就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小宇慢慢地变了,渐渐地,小宇仿佛换了一个人,本来活泼、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他,现在变得喜欢一个人独处,经常害羞,总是胆怯,也不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便老师要他回答,他也总是表现得扭扭捏捏,老是说:“我不行!”“我不知道!”小宇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充满自信、活泼可爱的孩子了。

当今大多数父母的心愿是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所成就,为此,父母常常想尽各种方法来培养孩子,但在父母一心为孩子的未来铺路时,经常忘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以至于事倍功半,无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还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的父母平时常对孩子“我们家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或是“你怎么这么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强多了”之类的话,往往是父母一时冲动而说出的令人气馁的话,孩子却容易把话当真,这些话会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对孩子而言,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因此父母一句无心的话语,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孩子做好了没有得到父母适当的表扬,只会孩子的自信心受打击,慢慢的孩子会有自卑的心理,感觉做什么父母都不会表扬自己!

孩子的性格需要父母的引导,别因为你的错误,让孩子一辈子活在自卑的阴影中。

有爱和陪伴的家庭,才会培养出乐观自信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