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從餘華的《活著》讀懂了什麼

【書】從餘華的《活著》讀懂了什麼

看完《活著》,還久久沉寂在富貴的故事中,這是第一次一口氣看完一本書,富貴的故事吸引著我看下去,這樣的故事讓人看著真實而沉重。

就像這一切是我親眼所見,悲劇的接連發生讓人感到壓抑,故事的講述方式讓人看著輕鬆。

《活著》分為兩個時空,一個是作者聽富貴講故事的時空,一個是富貴故事發生的時空。在兩個時空裡,現實與虛擬交錯,真實與虛構互補。內戰、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為富貴的悲慘命運提供了現實依據。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註定了富貴的不幸,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

全文十多萬字把富貴的一生展現的淋漓盡致,他本是一位富家少爺,因沉迷於賭博,把家業全輸光了,一下子從大宅子住到了茅屋,從少爺變成了貧民,他父親因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去了,這是富貴第一位親人離開。

也是從這裡開始,富貴開始浪子回頭的生活,租了五畝地,他相信憑著自己的辛勤勞動,他可以重振家業。

他記得父親對他說過:徐家的老祖宗不過就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羊養大了變成了牛,徐家的家業就這樣發展起來了。他娘也常說:只要人活得高興,就不怕窮。

這些都增加了富貴對未來生活的信心,而此時他的兒子有慶也出生了,本以為富貴的一生可以重新開始,日子也會慢慢好起來,可哪知苦難才剛剛開始,

他被拉去當壯丁,見證了戰爭的殘酷。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已經去世,六歲的女兒鳳霞因發高燒變得又聾又啞,兒子有慶不認識他。但對富貴來說生活還是有希望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可以好好生活下去,文章到這裡還不算悲。

繼續看下去,富貴一直在用一種平靜的方式講述他不平靜的一生。就像有人說的:整個《活著》的故事,永遠是在悲劇中誕生希望,又在希望中衍生悲劇。

每次以為富貴的日子會好過些時,悲劇又來了,在一個個希望與悲劇的交錯中,富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還有他的朋友,他一直在承受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但從他的講述中,沒有看到他對生活的抱怨,他只是用一種冷靜而平靜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故事。

就像作者在文中說的: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

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為的一切。

富貴是一個可以講述自己故事的人,對自己苦難的過去,他能用一種坦然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用一種平和的狀態靜靜地活著。

在富貴看來,他是幸福的,有天下最賢惠的妻子家珍,最懂事的女兒鳳霞,最聽話的兒子有慶,還有最好的女婿二喜,最可愛的外甥苦根···

想到這些他是笑著的,內心是滿足的。即使最後這些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他跟一頭也叫“富貴”的老牛相依為命,他依舊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好好的活著,這樣的人生態度已是一種境界。文章的結尾很平靜,富貴的故事講完了,作者看著他和那頭老牛漸漸遠去。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可富貴的故事卻留在了人們心裡,在傳遞著一種淡泊而又堅毅的力量。

剛開始看到書名時,我還在想餘華為什麼要用活著作為書名,這意味著什麼,又會講些什麼。

看完這本書我才發現,這裡的活著已不是簡單的活著,富貴也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人,他成了一種精神象徵,那是一種對苦難和挫折的坦然,是一種特殊的生存智慧,更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說的: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講述了應該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富貴的一生正應證了餘華的那句話: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