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從交付數千臺到年產能10萬臺,探維科技的量產路徑

激光雷達的應用前景毋庸置疑,但由於價格昂貴等原因,激光雷達一直未能實現大規模的量產應用。同時,激光雷達要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進行規模化應用,還要一定的時間。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大批激光雷達企業紛紛瞄準特定場景下的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儘可能獲得更多的驗證場景與經驗、資金等,為後續的乘用車自動駕駛做準備。

《高工智能汽車》獲悉,在低速無人物流、無人清掃、無人礦車等特定場景自動駕駛領域,包括探維科技、一徑科技在內的一批激光雷達企業已經率先實現了產品的量產落地。

據瞭解,探維科技的Tensor-Pro固態激光雷達已經供貨上汽、宇通等車企,以及在礦車、低速無人駕駛AGV等一些特定場景下的特種車輛實現應用。截止目前,探維科技累計交付了數千臺激光雷達設備,年產量也已經達到了5000臺。

探維科技也是2020年度高工金球獎評選激光雷達獎項的入圍企業,其相關負責人也將在一年一度的行業盛會——2020年高工智能汽車年會上發表主題演講。

探維科技創始人兼CEO王世瑋表示,探維科技將有機會在2021年實現盈利,並於2022年實現固態激光雷達產品搭載在量產車型上。

激光雷達的量產路徑

作為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於價格高以及解決不了車規驗證、可靠性等問題影響,激光雷達在汽車領域遲遲沒有得到大規模量產應用。

另外,現階段自動駕駛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高度自動駕駛汽車真正商用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最新出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

面向公共消費的高級自動駕駛汽車市場才是激光雷達最廣闊的市場。這就意味著,不少激光雷達公司需要為規模化應用市場再“熬”至少10年時間。

然而,與自動駕駛乘用車市場不同的是,特定場景下的商用車自動駕駛已經迎來了一波需求小高潮。這也為不少激光雷達企業帶來了機會。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獲悉,一批國產激光雷達企業已經率先瞄準了商用車自動駕駛市場,並且已經實現了產品落地,這其中就包括了已經在工業、交通和車載多個領域完成量產交付的探維科技。

據瞭解,探維科技擁有十多年的激光雷達技術開發經驗,針對自動駕駛需求,開發了基於單軸微振鏡技術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距精度高、分辨率高、環境穩定性好等優點,同時在技術方案的選擇上還兼顧了高性價比、易量產等特點。

激光雷達從交付數千臺到年產能10萬臺,探維科技的量產路徑

探維目前推出有Tensor和Scope兩個不同線束的系列產品,主打具備量產和商業化落地機會的自動駕駛和環境感知應用場景。

據探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Tensor-Pro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6線三維固態激光雷達,可以識別和檢測到200米以外的車輛和100米外的行人,分辨率和有效探測距離已經接近於甚至超過了32線的機械式激光雷達。

“2020年上半年,探維科技完成了激光雷達產品組裝產線的建設,順利開發、調試和驗證了激光雷達批量化組裝、標定和測試的流程,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固態激光雷達的量產出貨。”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Tensor系列激光雷達已經完成大量的客戶測試和驗證,在車載、工業和智慧交通行業均已開始為客戶批量提供激光雷達產品,其中合作車企包含上汽、宇通等等。

據探維科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第四季度,已陸續完成了數千臺的激光雷達設備生產和交付,年產量也已經達到5000臺,目前正在籌備年產能達到10萬臺的車規級量產產線。

《高工智能汽車》獲悉,由於激光雷達距離大規模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截止目前不少激光雷達企業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同時還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資金。

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激光雷達企業率先在特定場景下的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實現量產,不僅可以有利於緩解企業自身的資金實力,也可以獲得更多的驗證場景及落地經驗,有利於在後續乘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獲得更多的“上車”機會。

競爭逐漸“白熱化”

過去幾年,在全球自動駕駛熱潮影響下,激光雷達產業一路高歌猛進,一大批企業先後湧入該領域。為此,全球激光雷達產業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方面,數家海外激光雷達公司陸續通過借殼上市的方式實現IPO,為後續量產準備更多的後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國際一線OEM陸續發佈的L3自動駕駛量產新車,激光雷達成為主要配置之一。

這意味著,激光雷達前裝量產的技術成熟度、應用可行性已經得到一部分OEM的測試驗證,前裝規模化落地的“窗口期”已經打開。

另一方面,包括大疆、華為等消費電子巨頭,以及博世等零部件巨頭相繼加入了戰局。而包括探維科技、禾賽科技、一徑科技等國產激光雷達企業也在加速崛起,致使中國激光雷達市場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市場格局。

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激光雷達市場競爭已經逐漸趨於白熱化,尤其是國內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接下來迎來快速洗牌期。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未來幾年內,激光雷達在汽車產業主要有三大細分市場:一是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不過由於Robotaxi的商業化進程低於預期,這一塊的市場規模還較小,短期內激光雷達企業難以實現規模化交付。

二是,L2+、L3級輔助駕駛汽車市場。激光雷達要在L3級輔助駕駛汽車裡面大規模量產,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成本,且性能必須要滿足要求。

三是車路協同、商用車自動駕駛等其他應用市場。例如不少激光雷達企業尋求在低速無人物流、無人清掃、無人礦車等特定場景自動駕駛領域實現突圍,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技術的研發投入。

總體來看,無論是在哪個細分市場落地,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內,價格將成為激光雷達市場格局形成的主導因素。這背後,也是激光雷達企業能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前裝量產的長期考驗。

對此,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因為固態激光雷達能夠很好解決機械式激光雷達面臨的物料成本高+量產成本高等問題,未來固態激光雷達會替代現有的機械式激光雷達。

而探維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探維科技是中國較早擁有固態激光雷達、國產化芯片TOF測量和硬件級圖像融合技術的企業,其核心團隊來自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悉,現階段探維科技已經在籌建大規模量產的車規級產線,目標是在2021年實現產能的大幅提升,並且嚴格按照汽車行業的規範建立研發、生產、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制等一系列體系,完成批量產品和整條產線的車規級標準認證,率先完成車規級激光雷達的批量交付。

“當更多的自動駕駛汽車搭載激光雷達,市場佔有率提高到5%-10%,探維科技將有機會實現每年10萬臺以上的交付量,屆時激光雷達的單價也會降到1000人民幣以下。” 王世瑋補充表示,在現有量產情況下,探維科技固態激光雷達的單價已經突破到萬元以下。

很顯然,接下來的幾年內,找準機會對於激光雷達企業來說尤其重要。2020年高工智能汽車年會將於12月15-17日在上海舉辦,屆時將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行業的新機會等熱門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