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文 / 費希

編輯 / 二次元文化

我常常聽朋友跟我抱怨家裡人不能理解他的愛好,家裡人看到他在看動畫就會數落他“二十幾歲了還在看這種幼稚的東西,你幼不幼稚?”。後來甚至發展為一個親戚間的笑話,親戚們都知道他家有個“幼稚”的大學生。

本來他也就是抱怨抱怨,圖一樂呵。看動畫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上,也不該管,可別人懷疑得多了,連他自己也有疑問:成年人可不可以看動畫?誰看動畫誰就幼稚麼?

這當然不是,動畫是面向所有人的藝術,欣賞藝術、瞭解故事,怎麼會幼稚呢?

那為什麼別人總認為不可以呢?他們錯在什麼地方呢?

「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錯在不尊重人

人的愛好千奇百怪,各種各樣。

我見過不少收藏手辦的朋友,一櫃子都是琳琅滿目、價格高昂的手辦。我欣賞又羨慕,可他其他朋友對這種愛好是無法理解的:長這麼大了,還花這麼多錢買這些娃娃、玩具,幼不幼稚?

這其實犯了以己度人的錯誤。

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人生,各式各樣的經歷讓每個人都對事情擁有自己的看法,這些看法來自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對於不同的人而言,一樣東西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正所謂“此之甘露,彼之砒霜”,只有自己明白愛好的價值。別人既不明白來龍去脈,也不懂得換位思考,就斷言“動畫幼稚”,這種人給的評價,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錯在邏輯有問題

許多人的大腦單純直白,認為動畫漫畫都是幼稚的,只能給小孩子看的,這是非常愚昧和粗淺的論斷。

“幼稚”一詞用語形容思想上的不成熟,可漫畫、動畫和電影、書本一樣,都是故事的載體,只是一種記載故事的體裁、表達故事的方式。

都是文字的載體,你能說一張A4紙比一張B5紙幼稚?

批判體裁的幼稚,就好比批判技術有罪一樣荒謬。技術無罪,使用技術犯罪的人才有罪,同樣的,體裁不幼稚,幼稚的是體裁記載的故事。

可書本中也有一類“童話書”,難道“書”這一事物就是幼稚的了?

「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那些批判“動畫幼稚”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在評價什麼,而是以偏概全地攻擊動畫這一故事載體,進而認為所有動畫的故事都是幼稚的。

針對一個載體來談論幼不幼稚,相當於一杆子打翻一船人,是思想懶惰和過於武斷的體現。

錯在論證上的錯誤

退一萬步,我們正在觀看一部內容非常幼稚的、面向0-3歲嬰幼兒童的動畫,然後一個人忽然跑出來說:哦!你看這麼幼稚的動畫!你也很幼稚!

說這種話的人,時常是不知道他自己在說什麼的。

「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魯迅先生在文章《論辯的魂靈》中諷刺過一些人的邏輯:

“你說甲生瘡。甲是中國人,你就是說中國人生瘡了。既然中國人生瘡,你是中國人,就是你也生瘡了。你既然也生瘡,你就和甲一樣。而你只說甲生瘡,則竟無自知之明,你的話還有什麼價值?”

明眼人已經看出來了,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你說這動漫幼稚。我看這動漫,你就說我幼稚了。

人的概念是可以如此簡單的定義,那也不會有“人性複雜”的說法,哪怕我們在做十分愚蠢和幼稚的事情,也不等於我們是幼稚的人。

我們能從一個人“幼稚”推導出他會做幼稚的事情,但不能從他做了幼稚的事情來推出他是個幼稚的人。

比方說一個人樂善好施,這在信奉“人性本惡”的人眼中是幼稚的,然後他就如此推斷此人幼稚,那他就是幼稚的人了?

價值觀不對頭還以偏概全的人,他的話有什麼價值?

遇到這種人,怎麼辦?

事實上,對動畫的“鄙視”其實也發生在其他的亞文化上。

動畫和漫畫,可以簡單地將它歸入ACGN文化(國內可約等於二次元文化),這種文化本身不受主流接待,它與其他亞文化都存在被妖魔化和歪曲的現象。

「雜感」“長這麼大了你怎麼還看動漫,幼不幼稚?”

文化的偏見成因複雜,與地理、基因和價值觀都有聯繫。 主流文化對於小眾文化有天生的不屑,這種態度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加大主流文化對小眾文化的偏見。

亞文化“難以被人理解”是難以調和的矛盾,想讓抱有偏見的人理解自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尊重自己就可以了

這不是對小眾文化的偏袒,也不是對主流文化的妥協,誠實地對待自己的愛好,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下一次,如果還有人因為動畫的事情恥笑你,不要生氣,不要憤怒,只需輕描淡寫地說一句“與你無關”,往往就可以把許多惡語和偏見嗆回嘲笑者的肚子裡。

或者來句“幹你X事”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