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樂:託福閱讀的錯題分析方法(下)

昨天我們提到了,特優生的熊同學託作為託福首考,閱讀取得了27分的好成績。我們可以把反思的路徑分解成一下幾個環節,來逼問自己哪一個環節是自己經常出錯的。我們做一個閱讀題,一般是依循這樣的一個過程:先看題幹要求問什麼,然後回原文明確相關信息,讀懂了原文的信息依據後,在選項中找到同原文依據改寫正確的選項。如此,我們也就從這幾個環節分別去找出錯的原因:

徐安樂:託福閱讀的錯題分析方法(下)

詳細分析

1、題目(題幹)就看錯了

如果連題目(題幹)都沒有看仔細,我們說就是太著急或者太粗心。問問自己,這個是什麼題型?到底問的是什麼對象?以及題幹中的各類條件都有什麼?

(1)不同題型在考察的方式和要考察的對象上都有所不同

比如選非題(題幹中有大寫的EXCEPT或者NOT)是要選出一個錯誤的選項來,有的同學看A選項內容正確,選了A就走了。

再比如修辭目的題和事實信息題的區別。事實信息題是考察考生對文中某具體信息的理解是否正確;而修辭目的題問的“作者為什麼講某某信息”,問的是該信息和段落中其他信息之間的關係。我們假設在一段話裡,有“甲乙丙丁戊”五句話,在丁這句話裡有關於Edison的一個信息。如果是事實信息題,會問“文中關於Edison說了什麼”(或“關於Edison,下面哪個選項表述是正確的”),下面四個選項的設置就會把關於Edison所在的丁這句話改寫成丁1、丁2、丁3、丁4四個版本,看哪個改寫是正確,其實就是考你原文中丁這句話你看懂了沒有。而修辭目的題則會問“作者為什麼要寫Edison的事”,下面選項中會說是為了說明甲,或者為了說明丙。我們假設Edison是一個例子,是為了給前一句的丙舉例,那麼答案就是選“為了支持丙”。可是同學發送其他選項,比如B選項,是對應文中戊這句話,文中也說了啊,內容也正確啊,為什麼不能選?不能選是因為戊這句話和Edison沒關係。所以修辭目的題考察的是你知不知道某信息和段落中其他信息之間的關係。要問自己,是不是沒有注意到修辭目的題的設置原理和考察意圖,把它混同於事實信息題,選了一個文中有且表述正確的,但卻和題幹所謂信息無關的選項。

徐安樂:託福閱讀的錯題分析方法(下)

(2)到底問的是什麼對象?題幹中的各類條件都有什麼?

看清楚題目問的對象到底是誰,特別是在段落中有多個論述對象的時候,不要把信息張冠李戴。

還要特別要求大家仔細地看清楚題幹中的各類限制條件。比如問“A不同於B,在於A怎麼樣”和“A不同於B,在於B怎麼樣”,答案是完全不同的。再比如下面這個題幹,限制條件就有很多,是大家常錯的一個題。

“According to paragraph 6, after overturn, deep water levels of lakes in temperate climates will contain increased amounts of”

“根據第六段話,在overturn(指湖泊上下水的交換)之後,溫帶湖泊深層的水裡,下面哪一項會增加”。注意這裡有好幾個限制條件,“在overturn之後”,而不是之前;“在溫帶湖泊深層的水裡”,而不是在表層水;“深層的水裡增加什麼”,而不是“深層的水裡減少了什麼”。這些都要看仔細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2、文中對應信息依據找不到

找不到原文的信息依據,要麼是讀漏了,要麼的確是同義改寫的程度較大。對於後者其實還是詞句基礎的問題。我們這些先說說

“讀漏了”的問題。“讀漏了”就是因為東找西找,有時候就容易漏了信息。我的建議是就帶著題幹信息回原文按照順序從上往下讀,一句句查讀,先遇到哪個選項就先判斷該選項是否正確。特別是選非題,因為三個選項內容正確,一個選項內容錯誤,且四個選項不挨在一塊兒,且不是按照ABCD的順序在段落中出現,所以要是沒選項帶著走東看西看就很容易漏看。我的建議就是看清楚題幹問的是什麼之後,四個選項“一把抓”,都先看一遍,然後回到原文段落,一句句查讀,先遇到哪個選項就先判斷該選項。

3、找到了信息依據卻讀不懂(或以為自己讀懂了)

沒找到依據,或者找到了讀不懂,再或者後來發現自己以為讀懂但沒有真讀懂,這三者背後本質上就是詞句理解不過關,對信息解讀存在誤解。這一環節往往是我們錯誤分析的關鍵環節,也正是在這一環節,通過找出自己對原文信息的和理解和正確選項之間的差別出入,找到了自己語言點上的缺漏,從而能總結經驗,有所提高。

當然了,除了詞句掌握的問題外,在真題中,我們的確也遇到了一些由於學科背景知識缺失而導致的理解困難,雖然這類情況比重不大,但是的確對我們的基礎知識儲備提出了要求,對於這些自己不熟悉的話題,我們可以額外補充相關知識。

4、讀懂了原文依據,選項還是選錯了

這個環節的錯誤就跟有趣了,按理說,大家會覺得,既然讀懂了原文信息,怎麼還會選錯。這裡我們不講看選項不仔細的問題,也不講前面說到過的對於原文信息理解錯誤的問題,而是再多談一些更加隱蔽的問題,就是那些隱藏在錯誤的思維、行為習慣中的問題。在我的教學經驗中,我發現有以下幾類情況:

(1)對於錯誤選項的常見特點不夠敏感

錯誤選項的常見特點比如有:絕對詞(never, first, only, equally, always, exclusively等),我們不說絕對詞一定錯,但是原文沒有出現絕對性表達,選項中就不應該出現絕對性的表達。我們看到絕對詞的時候就應該馬上回原文去驗證。另外類似的情況還有“比較”的表達,問自己原文真在在比較這兩者,有的話比較地正確嗎?還比如“why”和“how”這兩個詞,選項說“to explian why …. happened”,文中是講到了這個事情,但是真的有和我講原因(why)嗎?

(2)看完原文依據之後,在做選擇的時候依據丟掉了原文依據

大家大都有這樣的體驗,題目做錯了,一看正確答案,再一回原文重讀,發現自己是理解原文信息的,錯誤選項和原文信息也明顯有出入,但為什麼自己但是選了那個錯誤選項呢?其實,我們很多時間在看完原文信息之後,去判斷選項的時候,腦子中早已跑掉了原文依據,還是憑藉著模糊的印象去選了一個差不多的選項。這其實是一個心理環節上缺失,如果總有這樣的問題,那就讓我們在看完原文信息之後,再停一兩秒明確下該信息的內容,然後嚴格依據該信息去判斷選項內容。

(3)沒有從段落主題的角度出發去把握細節內容

之前有一個分數水平已達25分以上的同學也同樣問了我前面這個相同的問題“為什麼我看懂原文信息了,選項內容也沒錯,但還是選錯了”。往往同樣一個問題,背後出錯的原因卻可能因人而異,有所不同。分數已達25分以上,問題基本上不出在詞句理解上,他也足夠仔細,在文中找到了對應他選的選項的信息。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觀察他做題的過程,發現了屬於他的原因。我給他一段話,假設這段話有1、2、3、4、5五句話,這段話對應的第一個題目問關於“XXX”哪個選項說法正確?“XXX”出現在段落第4句話。我發現這位同學直接定位到了第4句話,前四句話他根本就沒讀,或者略讀了前四句話然後就拋諸腦後了。接下來,他仔細讀了第4句話,理解正確,然後選了個錯誤答案。

我發現他的問題就出在沒有把握段落開頭的主題句。我們知道規範的寫作要求段落中所有的細節都應該圍繞段落主題展開,於是段落主題就是我們把握具體細節信息的正確角度。如果我們拋開這段話的段落主題,不同的讀者去讀同一句話,大家對同一個事實其實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的,且不能說哪種理解一定對或一定錯。但為什麼在這個題裡,不能選這個答案,而得選那個答案,就是因為作者是從那個角度出發的,你也要從那個角度出發去理解這個具體信息。所以這個題做錯了,不是不理解的問題,而是從什麼角度去理解的問題。

上面,我從一般做題的四個環節上和大家分析了各個環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後續練習中,我建議大家也從這四個環節來分析歸類自己的錯因,多多總結,積累經驗,讓有限的練習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題目(尤其是錯題)並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積累語言知識點、矯正錯誤思維的有益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