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每到這陽光明媚的四月,不禁就會想起這首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在1904年6月10日的江南杭州,官宦世家的林家大院裡出生了一位民國才女,名喚林徽因。從小父親對她寵愛有加,5歲時由大姑母起蒙授課,8歲移居上海後開始上小學。1916年,舉家遷往北京就讀北京培華女中。1920年父親赴歐洲考察時特意帶上了她。沒想到,這一去,就為已經16歲的少女開啟了她的情感之窗。

林徽因,無論是美貌,亦或是才學,還有她那讓萬千女性羨慕的情感,都如這四月的美景一般給人留下了持久的迷香。今天,讓我們一起捧讀豆瓣評分8.5 的書籍《林徽因傳》,重溫她充滿詩意般的人生。看林徽因如何將自己的情感生活和工作都過成了如詩般的日子,並解鎖自己與她相似的歲月,讓自己的人生也能如詩般美麗。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01、她用坦蕩的勇氣,在三位優秀男人中,抓住心中最想要的那根線

①、與徐志摩斬斷情緣後,無畏流言蜚語,一起探討詩文的意境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句著名的詩句出自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像極了他與林徽因的生活寫照:在他走時,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就悄然葬身於空中。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與父親的歐洲之行,讓她結識了正在倫敦留學的徐志摩。一個是溫柔似水的靈秀,一個用深情似火地追求,兩人很快就開始書信不斷。這也激發了彼此的文學之路,後來徐志摩成了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林徽因也出版過自己的詩集。

但美好的愛情如曇花一現般短暫,當林徽因看到前來尋夫的張幼儀時,便斬斷了這份情絲,毅然回國去了。當兩人再次相遇時,都已各自成家。

雖然徐志摩在林徽因情竇初開的年齡不但給予了她美好的愛情,還開啟了她的文學之路,這時讓她放棄這段感情,固然有些不捨。但她不能做去破壞別人家庭的事,爭取一段不被人祝福的愛情。回國後的林徽因,內心對文學的喜愛越來越濃,與徐志摩的再相逢是對文學的更高追求。

既然已經選擇了放手,已婚的林徽因,不會碰觸情感的底線。她對文學的追求,是心無旁貸地與徐志摩地探討,這也許就是對他們這段關係很好的釋義吧。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②、金嶽霖對自己真誠的相守,來源於她對丈夫的坦誠相告

"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這是金嶽霖贈給梁思成和林薇因的對聯。

金嶽霖畢業於清華,之後又留學歐美等國家。遇事冷靜的思維方式使他成為了著名的哲學家,一直在清華、北大授課。

當林徽因得知才華橫溢的金嶽霖對自己的情感後,曾哭喪著臉地向他的愛人梁思成說:"我苦惱極了,因為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梁思成也真誠地說:"如果你覺得跟他更幸福,那我祝福你。"金嶽霖聽了之後,很理性地告訴林徽因:"思成是愛你,我不能傷害一個愛你的人。"從此三人之間毫無芥蒂,金嶽霖也一直追隨著林徽因一家毗鄰而居。

三人之間彼此的坦誠,使得大家一生的相處都相安無事。其實林薇因作為這裡的主要人物,表面上是用女人楚楚可伶的優勢,在這場複雜的情感關係中,成功地贏得了兩位才子的同情。但在我看來,實際上是林徽因勇敢地向梁思成的坦白,讓梁思成放下了對金嶽霖的戒備,才使得三人和睦相處。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③、選定與梁思成相伴一生,就用詩意的態度,與艱苦的生活博弈到底

"你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一生來償還。"

這是林徽因對梁思成用情之深的心底回應,能讓她為此情付出一生,主要是因為兩個人對彼此志向的共同成就。

從他們一起在國外留學時開始,林徽因就沒有成為掉隊的女性,當時學校的"建築專業"並不收女生,但是,林徽因卻以旁聽生的身份修完了所有的課程。並在梁思成需要的時候,做他得力的助手,兩人天衣無縫的配合,使得梁思成的成績在學校裡一直名列前茅。

回國後,無論是到戰火連天的東北大學任教;還是到偏遠的地區進行古建築的考察;亦或是在南方避難時身患重病的艱苦歲月,都沒能抹滅彼此的情感,他們反而會在苦難中尋找生活的樂趣。

林徽因把東北睡覺前土匪在窗前躁動的聲音形容成舞臺表演前的預演;在考古途中,她們會在老百姓的山歌裡探尋出勞動人民的生活樂趣;在逃難歲月裡用彼此笑話對方的方式抵消身體上的傷痛。

最終她們迎來了為新中國建設出力的機會。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02、 除了工作,還有詩、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

①、 事業成就:與艱苦歲月的博弈,成就了一生輝煌的事業

梁思成夫婦在新中國的建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她們在艱苦歲月中,用15年的時間,考察並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使得這對夫婦對古文化充滿了感情。

首先夫妻二人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共同編寫了中英文版的《中國建築史》;其次她們為了保護古城市到處奔走,最終遺留下來的古蹟到處都有她們的身影;還有為將要失傳的景泰藍重新設計打磨,使得它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份國禮;林徽因還在病重期間與丈夫一起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等等。

除了這些工作上的輝煌成就,她還非常熱愛文學,並出版過書籍。而且她用自己的豐富的閱歷和智慧在家裡成立了"太太客廳",這種文化氣息濃郁的茶會聚集了很多文人墨客,沈從文和巴金就是"太太客廳"的常客。林徽因以主人的身份帶領大家一起談古論今,即使在病重期間,她在客廳裡依然是那束最芬芳豔麗的花。

不管生活如何艱苦,林徽因與梁思成依舊在一起成就著彼此心中共同的夢想。象一對比翼雙飛的鳥,誰也沒有掉隊。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②、日常生活: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將自己的日子過成了詩

在南方躲避戰爭的日子是非常艱苦的,那時家裡經濟緊張得連飯都吃不飽,再加上林徽因的咳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身體非常虛弱,但她依舊會在外出回來的路上,採些野花回來,將家裡裝扮得清新雅緻。

回京後,即便病重的整日躺在床上,你也見不到她邋遢的樣子。是呀,她太愛美了,不光注重外表的美,內在品格也是非常高尚的。當她得知沈從文經濟緊張時,叫表弟向他借了一本書,還書時,悄悄在書裡放些錢。沈從文對這種救濟自己的方式很是感動,從此成了梁家的常客。

這顆絢麗的花太迷人了,就連天堂堂主都想跟她做朋友,並在1955年4月1將她帶走了,那一年,林薇因51歲。

回顧林徽因的一生,她不僅能夠坦蕩地與有才華的男人一起交流學術;也用自己淵博的知識為祖國做出了偉大貢獻;更主要的是,她自身有對所有事物的美好追求,使得自己的思維一直在不同層面、不停地運轉著。在不斷提升內涵的同時,精神也得到了極大的滋養,生活裡到處都是浪漫的詩意。

《林徽因傳》:如詩生活的背後,是坦蕩的勇氣和對艱苦歲月的博弈

03、 解鎖與她相似的歲月,如何將自己的日子過成詩。

我們讀著林徽因的一生,在感嘆她的生活過得如此精彩的同時,也不免嘆息著自己亂糟糟的日子,我們該如何做,才能也將日子過成詩呢?

①、 首先情緒需要適當發洩,要學會與朋友傾訴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林徽因給友人寫的信中這樣傾訴道:

"這段時間,我的體重一直在減,作為補償,我的脾氣一直在長,生活無所不能。"

老話說清官都難斷家務事,但有了不滿的情緒一定要學會跟朋友傾訴。哪怕她什麼意見也給不了你,只作為一個簡單的傾聽著。但說出來以後,自己承受的苦就會減輕一些。就像一個杯子,原有的苦水不倒出一些來,它就沒有機會品嚐到其它的味道。

②、 其次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中的逆境

林徽因夫婦在昆明躲避戰爭時,耗費所有積蓄建了一所房子,林徽因曾這樣形容當時的梁思成:

"思成當時處在一種可愛的窘迫之中,以至最後不得不為爭取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磚、乃至每一根釘子而奮鬥......"

生活中的事情,十有八九不如意。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記得汪小菲曾經說過,大S 特別會用簡單的漫畫字條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對這些可愛的漫畫根本就沒辦法抵禦,每次都是大S贏。我們也可以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解決逆境中的問題,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③、 還有要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成就心中的夢想。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民間考察古建築的時候,條件是非常艱苦的,但她忙中抽閒寫的作品《旅途中》卻是非常有詩意:

我捲起一個包袱走,過了一個山坡子松,又走過一個小廟門,在早晨最早的一陣風中

我心裡沒有埋怨,人或是神;天底下的煩惱,連我的/攏總,像已交給誰去

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有一種方法就是“寫出來”,有人會發現,輕微的患者寫著寫著,剛開始還是滿篇怨言的文字,到後來居然變成了美文。結果可想而知,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用寫作的方式治癒了自己。

其實這只是轉移悲傷的其中一種方法,只要心中有夢想,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斬斷,阻礙自己前進的悲傷。

寫在最後:

林徽因的一生,坦坦蕩蕩地與有才華的男士交往,也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打垮。她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滋養著自己的精神,充實著日常的生活,一直行走在自己喜歡的建築,設計,文學......一切關於美好東西的道路上。

有人說,林徽因的成功一大半是因為她身邊都是成功人士。而我想說,如果我們學會勇敢地與生活中的不如意博弈,即便是孤身一人,也能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希望我們能不斷充實自己,讓生活越來越有詩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