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日遊,明英宗在那裡看到、聽到了什麼?為何率軍匆匆返回

正統十四年七月,明英宗在太監王振的鼓動之下,率領大批文武大臣和幾十萬明軍,御駕親征瓦剌也先,抵達宣府之後繼續進軍。

八月初一,明英宗來到大同,史料記載,這一天的太陽周圍顯現“戟氣”,不久大同又突然降下大雨,讓人生出不祥之感。

明英宗的想法是繼續北征,但駐守大同的太監郭敬秘密勸說王振,萬萬不可繼續前行,應該迅速退回北京為妙。明英宗終於害怕了,任命廣寧伯劉安為大同總兵官,第二天就匆匆離開大同返回,一路之上風雨交加。

大同一日遊,明英宗在那裡看到、聽到了什麼?為何率軍匆匆返回

《明史》中說,太監王振是蔚州人,很想趁著這一次難得的機會,請明英宗順便到自己的故鄉走一趟,給自己增添一份榮耀。所以他勸明英宗在返回時不再經過宣府,改走南線,經過紫荊關回北京。而且這條路線可以避開蒙古軍隊,更為安全。但是走出一段之後,王振又擔心大軍踐踏農田,決定仍然走宣府、居庸關一線。

另一種說法是,大軍選擇走南線,但輜重依然走宣府一線,結果被蒙古軍隊攔截,於是明軍重新走向宣府。如此一番折騰,浪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八月初十,明英宗退回到宣府,稍作停留繼續趕往北京。八月十三日,瓦剌軍隊追上明軍的大隊,負責斷後的恭順侯吳克忠力戰而死。明英宗又派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領五萬精兵趕去救援,朱勇是當年朱棣愛將朱能的兒子,薛綬是蒙古人。還有一種說法是,明英宗派七十五歲的英國公張輔帶領這支援軍。不管怎麼樣,這都是明英宗此時能拿出的最精銳的力量。結果這一支明軍在鷂兒嶺被瓦剌軍隊伏擊,明軍大敗,朱勇戰死,薛綬射光了自己的箭,手中只剩一隻空弓,仍然拒戰不止,最後被敵軍肢解。

大同一日遊,明英宗在那裡看到、聽到了什麼?為何率軍匆匆返回

吳克忠、朱勇等人奮戰的同時,明英宗的大營一路奔往北京。《殊域周咨錄》中說,八月十四日這一天原本打算進入懷來城,但還有一千多輛輜重車落在後面,王振決定紮營等待。此時他們距離懷來城只有二十里路,而且天色未晚。

最要命的是,王振等人選擇紮營的是土木。明軍上下人困馬乏,結果發現營中地勢較高,無處取水,最近的一條河在十五里之外,而且已經被瓦剌軍隊搶佔。於是明軍在營中掘井,向地下挖掘兩丈多深都不見水。

第二天,瓦剌軍隊越聚越多,形勢越來越危急。不過,明軍火力強大,結好營陣之後,瓦剌騎兵其實是無可奈何的,貿然進攻必定代價慘重,還不一定能佔便宜。他們必須等待明軍運動起來,才能讓自己騎兵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

於是也先下令退兵。此時的明軍將士又渴又乏,一見形勢緩和,人心思動,明英宗草率下令移營。

大同一日遊,明英宗在那裡看到、聽到了什麼?為何率軍匆匆返回

兩軍相持時,從靜止防禦狀態轉變為運動、交戰狀態的時候非常危險,因為這種時候會有很大程度的混亂,尤其是幾十萬規模的一支軍隊,巨大的混亂沒有人能夠彈壓。

也先希望看到的就是這種混亂,於是掉轉馬頭,趁機從四面掩殺過來。亂成一團的明軍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毫無抵抗之力,爭相逃命,自相踐踏。

潰敗過程中,英國公張輔、駙馬都尉井源等大批公侯、將領死於亂軍之中,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野以下一百多位文臣也稀裡糊塗丟了性命,其中也包括明英宗寵信的太監王振。

幾十萬明軍死難、潰散,明英宗被衛士簇擁,試圖衝出重圍,最終失敗,自己和隨身攜帶的豪華儀仗都被俘。瓦剌人一下子得到無數的華麗財物,他們哪裡見過這些東西?自然大喜過望。

正統十四年瓦剌的大規模來犯,氣勢雄大,但瓦剌軍隊沒有攻城克堅的能力,明軍只要依託城池和火器進行防禦,完全可以抵擋住他們的進攻。如此相持下去,瓦剌就難以支撐,只能退兵。所以說,明英宗的這一次親征雖然繼承了父親朱瞻基和曾祖父朱棣的親征傳統,但除了給前方將士增加壓力和麻煩,其實意義不大,毫無必要。

大同一日遊,明英宗在那裡看到、聽到了什麼?為何率軍匆匆返回

回顧歷史,明軍即使是在最強盛的時代,也對蒙古軍隊有過慘敗的記錄,比如洪武五年徐達、李文忠分路北征,都遭受重大挫敗。朱棣時代的臚朐河大敗,邱福為首的軍前統帥被一網打盡。但那些都是主動進攻過程中的挫敗,地點也是在遙遠的塞外草原。而土木之敗完全不同,從本質上說,它是被動防禦過程中的一次大失敗,明軍在自己境內被全殲,皇帝成為戰俘,史所罕見。

於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