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導語

紅妝配華服,華服自然是要配好看的配飾,人們對於古典文化的愈加重視,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漢服,卻有很少人瞭解到配飾的種類及其歷史。一個配飾,一道工藝,一個身份。有多少人能夠看清蘊含在其中的意義?

人們所知的有釵、笄、簪子、玉佩、香囊等,但是現實上還有很多譬如:髮梳、耳墜、瓔珞、玉墜、鈿、抹額、面簾、髮帶、步搖、禁步、環佩、香囊、手鐲、手鍊、臂纏金、指環、摺扇等。主要分為幾類,頭飾、耳飾、頸飾、手上配飾、腰間配飾。

想象一下,春日裡豆蔻年華的閨閣小姐在花園裡撲蝴蝶,頭上的步搖叮噹作響,夏日裡溫潤如玉的女子溫柔的漫步在花園裡,腰間的香囊散發陣陣清香,引得蝴蝶追逐,秋日裡夕陽的餘暉下,沙場上的戰士望著夕陽看著臨行前母親塞在自己懷裡的長命鎖,冬日裡男子行至庭前撥開大氅時露出腰間那心愛之人一對的玉佩。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配飾不僅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是個人品味的體現,也是情感的寄託所在,故友贈的摺扇,愛人親手縫製的香囊,青梅竹馬的定情信物簪子,出嫁時母親親手帶上的瓔珞,出生時便帶在身上的玉墜,都是情感的象徵。

紅妝風情萬種,首飾錦上添花

簪子是古代的人民用以裝飾及固定頭髮的首飾,即便是簡單的樣式也可以成為點睛之筆,簪子的製作工藝有很多種比喻纏花,絨花,絹花,消寒花以及玉石制金銀製等,簡單的品類有玉簪木簪等等,杜甫《春望》中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可見簪子是古時男女皆日常所用的必需品。

是古時漢女頭上的飾品,是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形似兩條金屬絲到最後絞成一股的樣式,在飾物的結尾處有流蘇吊墜來襯托,風情萬種;釵的品類多樣,按材質分為金釵、玉釵、寶釵等,按形狀可分為玉鴉釵、玉燕釵、羽釵、魚釵、鴛釵、雁釵、燕釵等,而釵也做寄情的事物,古時候愛人夫妻分別,女子會把釵一分為二,一人一個以寄相思之意。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步搖,因帶上行走之時的搖曳之態因而命名,走起來風情萬種,步步優雅,因而叫做步搖,步瑤自宋明以來一直流行,後傳入進高麗朝鮮等地帶來了深遠的文化影響,步搖這個稱謂起源於兩漢時期進入了禮服的行列內,可見人們對待步搖的態度,甚至還衍生出了步搖冠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尊貴。

在看《紅樓夢》時,對寶玉、王熙鳳、老太太的額頭上所帶之物很是好奇,此為抹額也稱額帶、頭箍、髮箍,在春秋發明,在唐宋時,官階不同,工藝不同,抹額的樣式也不同,明代時在人們間盛行。

琳琅珠翠,耳鬢生風

在看延禧攻略的時候,皇帝對女子上的耳飾非常講究。一耳三鉗或一耳一鉗,這些因素與一個民族的文化有關。而耳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耳璫,耳玦,耳環,耳墜這四類。古時的耳飾多為玉石制,金屬製,關於耳環的來歷還有一個深情的說法。耳環,顧名思義,兒還,在女兒出嫁的時候扎耳朵眼兒,來期盼女兒常回孃家來看看,是母親對女兒深深的不捨。

頸上風情,幾多富貴幾多高貴

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在唐朝重視佛教,瞭解到的人更多了,被愛美的女性進行了改良,成為了華貴的配飾,瓔珞的材質多為玉石、珍珠一類的。而在類型上也分為服飾瓔珞、宋詞瓔珞、植物瓔珞。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芊芊玉手,幾拂清風幾落筆

古時女子素手刺繡縫衣,書生手下辭藻華麗,史官手下執筆驚起風雨,將士手持刀槍劍戟守護山河,農民手持鋤頭辛辛苦苦播種收穫。這些人,這些動作缺一不可。

故而人們對手的態度也非常的重視,所以古代的時候人們手上飾品的品類也非常繁多。

手鐲不同於手鍊,手鐲一般是整塊的結構,多用金銀玉石製成,新石器時代手鐲便已經出現,只是比較簡陋,商周至戰國時期,手鐲多是玉石所制,西漢後,臂環開始盛行算是手鐲的演變,隋唐到宋朝期間,婦女用手鐲裝飾手臂已經非常普遍了,唐宋時後,手鐲的種類、工藝、樣式發展的各式各樣。貴妃鐲嫵媚,金鐲子富貴,翡翠鐲子大氣。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古時女子素手刺繡縫衣,書生手下辭藻華麗,史官手下執筆驚起風雨,將士手持刀槍劍戟守護山河,農民手持鋤頭辛辛苦苦播種收穫。這些人,這些動作缺一不可。

故而人們對手的態度也非常的重視,所以古代的時候人們手上飾品的品類也非常繁多。

手鐲不同於手鍊,手鐲一般是整塊的結構,多用金銀玉石製成,新石器時代手鐲便已經出現,只是比較簡陋,商周至戰國時期,手鐲多是玉石所制,西漢後,臂環開始盛行算是手鐲的演變,隋唐到宋朝期間,婦女用手鐲裝飾手臂已經非常普遍了,唐宋時後,手鐲的種類、工藝、樣式發展的各式各樣。貴妃鐲嫵媚,金鐲子富貴,翡翠鐲子大氣。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懸於腰間香風,琳琅事物佩其上

經常可見古時女子將香囊贈與心愛之人,香囊又名香袋花囊,因其中多放鮮花,草藥與香料等以此為名。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品,用絲線縫製而成,上面繡了各種含義的圖案。用於提神驅蚊,使得步步生香。香囊不但可由絲綢製成,也可以有玉鏤刻的銀累絲,金累絲,點翠等。古人對其中放置了香料及其上繡成的圖案的寓意極為重視。

古時可用的材料非常少,古人很多的東西是由玉所制,而用作配飾的卻少之又少。玉佩就是其中之一,人們熱愛玉便是因為玉的品格,人們誇讚溫柔的人便說溫潤如玉,人們讚美別人的品格也用玉石做比。戰國時期玉佩複雜華麗,魏晉後便多是女只佩戴,宋代手工業繁雜興盛,很多配飾皆由玉製成,文人甚愛玉石,明清之時玉佩的風潮便更加盛行,人們把有美好寓意的圖景刻畫在玉佩上,這些美好的寓意連同玉石本身的品質。代表了人們當時對玉的一種追求。

漢家衣裳錦添花,姿容月色添風采,這些個漢服配飾你瞭解多少

時材料稀少,手工業幾乎完全由人力,而這些美好飾品的誕生,不僅表達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和人們勞動成果的結晶,還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於情義的重視,對於風骨的在意。幾縷絲線,幾寸絹布,幾塊玉石,幾朵鮮花就可以構造成一種種可愛又美妙的事物,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是無法想象的。

結語

一絲一縷把思念與情意縫製於內。上較前親手插簪,配上耳環,我的女兒啊要常回家看看。親手為你戴上這隻鐲子,從此山高路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把這親手題字的摺扇贈予你,山水有相逢,仕途上的不順只是一時的,望你永遠記住我。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此時的離別只是短暫的離別,他將代我陪你這些時日。配飾無言,人卻有情。

歷史文獻

《禮記》

《南齊書》

《周禮·玉藻》

《說文·韋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