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為勇敢而名垂史冊?

漠苦祥


今天講的這個小人物,是春秋時期齊國人,此人膽子賊小,剛上戰場就被戰鬥的聲音活活嚇死了,但其所作所為卻被後人所稱頌。

這個小人物名叫陳不佔,在講這個人之前,先提下齊國一個叫崔杼的大臣,因為陳不佔去戰場和他有關係。

事情是這樣的,崔杼有個老婆叫東郭姜,很不幸地是,就因為這個漂亮老婆,他就被齊國當時的國君齊莊公戴綠帽子了。

連續多次被綠,這崔杼忍不下這口氣,就設計要搞掉齊莊公。

於是,在崔杼帶人攻擊齊莊公,意圖謀反之時,本文的主角上場了。

其實,陳不佔平時就很膽小,那種狗叫稍微大點就嚇得打哆嗦,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但他同時對國君極為忠心,“為臣就要盡臣道”、“對國君忠心不二”等忠君思想已經深深紮根在他的腦海裡,所以當他聽說齊莊公正被反臣攻擊時,忠心戰勝了恐懼,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救自己的國君。

真要說不怕,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動作出賣了自己:臨走前吃飯連碗都拿不穩,出發上車時連車把手都扶不穩。

車伕看了,就對他說:“既然你這麼害怕,又沒力氣殺人,不如你還是回去吧?”

“不!”雖然手還在抖,心還在顫,但陳不佔一口回絕了車伕的建議,並說了這麼一番話:“身赴為君,是公義;我自己膽子、力氣小,是個人的私事,怎麼能因私害公呢?”

“死君,義也;無勇,私也。不以私害公。”——《新序·義勇第八》

雖然都知陳不佔平日膽子小,但結局卻真真出人意料,而且這結局有點滑稽,有點想笑,卻笑不出。

這陳不佔剛到戰場,還未殺一敵,在聽到傳來的兵戈金鐵交擊的聲音與軍士臨死前的慘叫後,居然活活地因此驚嚇而死!

陳不佔真的是滿懷著一腔熱血去勤王,雖然本能有些膽怯,且結局不如人意。

去往戰場路上的表現很叫人不齒,死得也不如一名普通士兵那麼慷慨——簡單說就是怕得要死,死得難看,但陳不佔真的如人們所說是“仁者之勇”啊!

要知道,陳不佔他知道自己膽小,去戰場拼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道理自己都懂,卻依舊有勇氣去提刀勤王,只為心中那堅守的一份忠君之義,哪怕曉得最後的結果是很大概率的一死。

膽小、有勇,小人物、大仁義,陳不佔憑藉著自己內心的堅持、勇敢在歷史長河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應該的。


千史千尋


一位19歲的少年,明知此舉必死,但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心中的信仰卻毅然而舉。

這位勇敢的少年就是董存瑞,一位為了新中國勇敢的獻出自己年輕生命的人民英雄。

16歲剛出父母懷抱,人生正如湛藍天空一樣絢麗,正是青春年少求學時。但16歲的董存瑞為了自己能活下去,為了結束這戰火紛飛的時代,拿起了槍,走向戰場。

18歲我們正是朝氣蓬勃時,夢的翅膀剛剛展開,告別了青澀的少年時代,準備翱翔在無垠的星空。但18歲的董存瑞,已經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

1948年5月,19歲的董存瑞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打隆化縣。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對方部隊事先在這裡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被稱為“模範工事”。

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帶領戰友接連炸燬4座炮樓、5座碉堡,順利完成了規定任務。

但在連隊發起衝鋒時,突然遭到敵人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鎖,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這時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藥包,前進中左腿負傷,但他堅持衝至橋下。但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緊急時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左手舉起炸藥包,右手拉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捨身炸碉堡。犧牲時,未滿19歲。

董存瑞的勇敢來自心中的信仰,新中國是他夢中的天空。不為自己,而是為了天下人,董存瑞此舉真勇敢,真丈夫。

我們今天和平富裕的生活,正是無數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先輩,勇敢的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應當銘記這些英烈,學習他們的這種勇敢。


一章刻古今


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王二小,是個放牛郎,有一首歌,名叫《歌唱二小放牛郎》,我想大家不少人都會唱,這是對革命烈士王二小的紀念!還有劉胡蘭,犧牲時還不滿十五歲,偉大領袖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