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朦朧詩人的詩,你瞭解嗎?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朦朧詩人?

海南省求是全民閱讀


1、中國朦朧詩派新老代表有:北島、顧城、舒婷、食指、江河、楊煉、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

2、詩集《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島顧城詩選》;詩作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贈別》、《致橡樹》,顧城《一代人》、《遠與近》江河《星星變奏曲》、《紀念碑》北島《回答》、《習慣》、《紅帆船》。

3、朧詩的歷史功績及藝術成就是無法忽視的,在一篇回顧當代漢語詩歌二十多年所走過的道路的文章中,我曾這樣評價朦朧詩:當代漢語詩歌最具實質性影響的努力有三次,即朦朧詩、口語化努力、敘事性的強調。其中,朦朧詩的出現使中國的新詩傳統在滯緩幾十年之後再次與世界接軌,並逐漸同步。它最大的貢獻是喚醒了一種現代意識。

1、一種新詩現代化的意識。確實,由於朦朧詩人大多經歷了“文革”導致的精神危機,出現了類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後的現代主義背景,因此,朦朧詩人迅速被西方現代主義詩歌所吸引併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也因此使中國當代漢語詩歌向前跳躍了好幾步,並逐步與西方現代主義詩歌走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

2、這一時期的新詩潮詩人還明確地提出了人本主義的改善人性的思想,並進一步突出了對人與人之間的理解、關懷和愛的呼喚。梁曉斌說:“我認為詩人的宗旨在於改善人性,他必須勇於向人的內心進軍。


每天瞭解一個人


80年代,朦朧詩風靡一時,如井噴一樣不可遏止。

那時我正青春,初見朦朧詩,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它。朦朧詩的特點是,具有不透明和多義性,同一首詩不同的人讀它,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朦朧詩講求陌生化,追求思想與藝術上的審美自由,包含著個體精神的堅持。有人說,朦朧詩是一個政治意味濃重的詩匯,並且合有貶義。也有人說,朦朧詩晦澀深奧,難於讀懂,稱朦朧詩為“氣悶的朦朧"。

朦朧詩在當時為詩歌帶來的一股新風,的確吹拂著許多年輕人的心,正因為它的新鮮活力,才被廣大的詩眾接受,它帶有反抗的意味,正適合年輕人傾訴迷惘和愛情。

朦朧詩人的代表有顧城,北島,舒婷,食指,江河,等等,我曾因舒婷的《致橡樹》和《神女峰》,就身不由己地愛上了詩歌,並把她當作了我心中的女神。

朦朧詩雖然發展迅猛,但也老得太快。有人說朦朧詩的解體是因為政治力量的干預,這種說法似乎並不成立。朦朧詩的過度腫脹,導致了粗製濫造,因而敗壞了朦朧詩的藝術純度。

我個人認為朦朧詩算得上功成身退,它畢竟留下了那麼多的經典,曾日夜陪伴著我的青春,正因為朦朧詩,我才愛人了文字,愛上了詩歌,雖然,我永遠成不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但我會永遠為生活而歌。



獨吟黃昏


80年代朦朧詩人的詩,你瞭解嗎?為什麼他們被稱為朦朧詩人?

時間追溯到1980年,第8期的詩歌雜誌《詩刊》,登載了章明的一篇文章《令人氣悶的“朦朧”》 。

章明的文章直指,那時有些詩歌“寫得十分晦澀、怪癖,叫人讀了幾遍也得不到一個明確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類型的詩歌,章明稱之謂“朦朧體”,把“九葉詩人”杜運燮的《秋》和李小雨的《海南情思夜》作為了例子,“朦朧詩”的名稱就此確立下來。隨著對“新詩潮”的探索者,隨著對詩歌朦朧、晦澀等問題的爭論而被廣泛使用。

當時活躍的詩人包括後來大名鼎鼎的舒婷、顧城、楊煉、江河、梁小斌、芒克等,他們的詩,借鑑一些西方現代派的表現手法,表達情緒、感受和思考,被稱為“朦朧詩”。

老作家老詩人艾青、李英、臧克家,對這批有獨特意向和新穎文風的年輕詩人大肆批評,冷嘲熱諷,然而支持朦朧詩的年輕聲音始終不斷,時起時伏的爭論和討論,反而推動了朦朧詩的影響,受到了一大批年輕讀者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