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古代志怪故事——儼然齊人

儼然齊人

汪士元,是安徽懷寧縣的秀才,因為家境貧窮沒娶妻子,寄宿在遠郊,給村子裡的兒童講解四書五經,做啟蒙老師。

一次,汪士元偶爾在同一文社的某生家喝酒,某生的一個妻子和兩個小妾為爭寵而產生口角,河東獅吼聲直達客堂間。汪生微微一笑,說:“《孟子》上的齊人只有一妻一妾,你比齊人更多一妾,遭這份罪真是活該。”某生又羞又怒,說:“你不要譏諷,恐怕日後你處在這樣的境地,也會像我一樣跼蹐不安。”汪生說:“我連一個妻子都娶不起,哪還妄想要娶小老婆?”當時在一起飲酒的座上客李萬年,聽了也捧腹大笑,說道:“你這叫自己吃不到葡萄還說葡萄酸。”

此後不久,汪生聘定本縣已故紳士楊某的女兒素蘭為妻。素蘭十八歲,身材窈窕,知書達理,遠近出名的美豔。將要出嫁成親時,龜江突然戒嚴。楊夫人住在滸溪養病,素蘭趕緊入城收拾家中金銀細軟。正在捆紮裝載,忽然傳來縣城北門已經淪陷的消息。素蘭急忙丟下行李包裹,蓬頭垢面混雜在左鄰右舍逃難婦女中走出南門,纖細小腳走那麼遠路,其苦可想而知。又逃了幾里路,迎面一座高山,婦女們都在山腳下休息。突然一個騎兵飛奔而來,大聲呼告說:“賊軍大隊人馬從山南面繞過來啦!”眾人驚惶,四竄逃散。

素蘭孤孤單單不知該去何方,看到山的右方有棵枯死的老槐樹,有十人合圍那麼粗,樹幹已是空心,於是隱藏在內。不一會兒,果然傳來人呼馬嘶嘈雜聲,還夾雜著嬰兒啼哭、老頭悲號聲,從午時直到申時,聲音才漸漸沉寂。

素蘭悄悄走出尋找路徑,一個青年從草叢中探頭張望,見已平靜,出來與素蘭作揖行禮,問她去哪裡。素蘭向他哀告,問:“秀才可知道滸溪有多遠嗎?”青年朝陌生女子偷偷上下打量了好久,才說:“路並不遠,離山南只有五里地罷了。可是夕陽已下墜,深夜荒郊,什麼樣的危險不會發生?你腳小,只能蓮步慢行,恐怕不死於賊倒要死在虎狼的口中了。溪水轉彎的地方,隱隱露出幾間茅屋,那是我親戚家。地方冷僻,家裡又沒有男子,只有一個老太婆照看門戶,我們何不先去投奔她。明天早晨請她送你回滸溪,不過多花費幾貫錢的謝金,這是上策。”素蘭沉思片刻,這青年說得也有道理,別無他法,只得涕泣漣漣跟著那青年走。

到了那裡,只見不大的幾間屋,果然有個老太婆,頭髮花白。老太婆抬頭看見一對男女進門,就驚奇地說:“相公乘兵荒馬亂的機會,就不告而娶親了嗎?好簡便啊!”青年說:“老婆子不要胡說亂道,這是良家女子,住一宿就要走的。”隨後老太婆與青年嘮嘮叨叨問長問短,說到賊軍的形勢,又悲嘆兒子在城裡充當團防民兵還未回來,流淚不止。青年謊告說她兒子平安無事,安慰她,叫她準備晚餐。老太婆草草弄好。素蘭心繫母親,吃不下飯。

夜間漆黑無燈,青年住在另一間屋,老太婆伴素蘭睡,關切地詢問素蘭姓名家世。素蘭介紹自己說:“我的父親曾做過聞喜縣令。我已經許配給南塘汪秀才,現在不知道他的生死存亡。”說著流下眼淚。老太婆說:“剛才帶領你來的也是秀才,叫李萬年,與你丈夫必定同過學,何不向他打聽消息。他是租借土地給我的東家,近來也聘定潘家四姑娘為妻,姑娘模樣很俊,可惜還沒結婚。”

兩人正在一問一答講話,聽到李生在窗外徘徊,而且咳嗽。接著又叫出老太婆,輕輕耳語,聽不清講什麼。老太婆重新進屋,氣喘像牛,渾身發抖。大約已三更時分,老太婆催促素蘭快睡,素蘭敷衍著答應。接著又聽到老太婆翻了一個身,自言自語說:“老朽糊塗了,廚房門沒有關好,野貓進來舔食剩菜,恐怕要砸破瓦盆呢。”說完披衣出門。素蘭意識到將要出事,理好衣服端端正正坐著。李生果然偷偷進屋,靠近素蘭進行挑逗。素蘭聲色俱厲地說:“白天承蒙你帶到這裡,是恩德;現在這副模樣,還談得上恩德嗎?我自有丈夫,你自有老婆,瓜田李下的嫌疑,讀書人不應當輕蹈覆轍。”李生不理睬,動手動腳非常粗魯。素蘭用力抗拒狂叫,並且痛罵,聲音傳到門外。素蘭越是大聲喊叫,李生越是緊緊抱住素蘭,仍不肯鬆手。老太婆則在遠處窺伺,不來救援。

正危急萬分,忽然聽到門外一陣猛烈的敲門聲,有人手握石塊猛敲,像在擂鼓。老太婆趕緊進房叫素蘭停止哭泣,說是賊軍來臨,走到門邊從縫隙中張望,只見門外兩個青年穿著短衫便裝,打著一束火把,果然很像賊軍的巡夜兵。老太婆對著門縫哀求說:“荒村很小,缸裡沒有一把糧食,求大王可憐饒恕了吧。”門外人惡狠狠說:“開門就有活命,再不開門,就立馬放火燒光你的房子了!”老太婆無奈,剛剛拔起門栓,兩人雙雙衝進,而李生早已翻過屋後矮牆倉皇逃跑了。

先前汪生住在遠郊,聽說縣城被賊軍攻破,由於一向豪邁不羈,也練過武,就用紅披風妝扮成賊軍模樣,來城外探訪楊家母女的消息。碰到楊家鄰居,告訴他楊素蘭已逃難走散,汪生懊喪而回。返回的路上,遇上一個女子在路邊哭泣,懷疑是素蘭,問訊後才知是李萬年已聘的妻子潘家女兒,也由於跟隨妯娌逃難而被轟散。潘家女兒想投奔李家莊,由於不認識路,因而請求汪生引導。李萬年曾經邀請汪生來李家莊觀賞過桃花,所以汪生很樂意陪潘家女兒一起走。又怕女妝礙人耳目,不方便,就從地上拾起男子的衣服靴子,叫潘家女兒改扮成男裝。汪生鑽石取火點燃一束柴薪當火炬,來到李家莊,如釋重負。

等到聽見屋內女子的啼哭聲,又看見老太婆驚惶顫抖的樣子,汪生心中疑竇叢生,拔出靴子內的短刀威嚇老太婆說:“你屋裡藏著什麼人,聲音那麼嘈雜刺耳?”老太婆說:“這是李田主所帶來的女子,因逃難離散而悲哭。”問李萬年何在,答道:“聽到大王來這兒,剛已翻牆從後山逃走了。”汪生頓腳嘆息,指著改扮男裝的人說:“這就是他訂婚的妻子潘四姑,陰差陽錯,這次又錯過了,怎麼辦?”女子脫掉帽子,露出雲髻,老太婆一看,果然是個姣好姑娘。汪生又問:“李生帶來的究竟是誰家女子?”老太婆不敢明說。汪生問現在是深夜什麼時候了,將辭別而去。潘四姑拉住汪生衣襟,想留住汪生,戀戀不捨。汪生笑道:“我汪士元正失去了自己的老婆,要趕緊尋找,哪有空去奪取別人的妻子?”老太婆聽說,吃了一驚,說:“郎君就是汪秀才嗎?”汪生說:“是啊。”又問:“前年與李田主一起來這兒看桃花的嗎?”汪生說:“對啊。”老太婆問:“你的夫人是楊縣令的女兒名叫素蘭的嗎?”汪生說:“全是啊。”又立即問她怎會知道得如此詳細。老太婆說:“秀才剛剛來時,幾乎讓老婆子

嚇死。老婆子現在說明真相,當讓秀才高興死。”汪生著急追問,老太婆指指內房說:“剛才在房中嗚嗚啼哭的人,看看是不是你妻子?”汪生進房見面詢問,果真沒錯,素蘭滿面淚水,一把撲到汪生的懷中,久久啜泣。牛郎織女不期而遇,驚喜非常。於是,老太婆端茶倒水,各自敘述離別尋難一番。汪生留下潘四姑,託老太婆好好照看。天已快亮,汪生到前村僱了一輛小車,載著素蘭一同到滸溪。

當時賊兵已建立偽政權,地方秩序暫時得到安定。汪生挑選了吉日良辰與素蘭結親成婚。可是賊兵孽黨仍然夜間四出橫行,搶來婦女,不論老幼美醜,都囚禁在一處,名叫姊妹館。時間長了,伙食供應不上,又貼出佈告准許家人來贖取,或有錢人買回去做婢女、小妾。楊素蘭身體羸弱,操勞家務有困難,楊夫人由於意外地骨肉重新團聚,特別高興,疾病頓時痊癒。楊夫人請在賊軍做地方小官吏的鄰居老頭進城代買個婢女,代替掌上明珠的女兒做家務。

婢女買回家,汪生夫婦一看極為驚詫,原來那婢女就是荒村黑夜裡見過一面的潘四姑,真是無巧不成書。四姑說:“自從郎君攜帶素姑偕回的第二天,李生果然到老太婆家找上門。剛剛坐定,賊兵一下子包圍了村莊,李生想逃跑,被抓獲。賊兵索取黃金白銀貴重物品非常橫暴,李生回說沒有,賊兵發怒,抽打了他無數鞭。老太婆出面代為懇求,賊兵沒有人性,竟然將李生與老太婆一起斬首處死。逼迫我住進姊妹館,受盡凌辱。想不到今天能重見你們!”大家相對著感慨悲嘆。潘四姑請求汪生讓她做個小妾,自己也是甘心的。

汪生一本正經說:“李生即使死了,你也應當替他守寡,怎麼能夠另萌異志呢?”潘四姑被他說得羞赧萬分,而素蘭卻袖子一甩,站起身來,捂著胸口而感嘆說:“天啊,天啊!報應真是絲毫不爽啊!我沒有妒忌的癖性,郎君也不要太迂腐拘泥。請照四姑的話去做,順乎天心,快乎人意。”汪生問她在說些什麼,素蘭忽淚忽笑,歷歷敘述當時遇見李生,李生設計陷害並逼奸的經過。潘四姑聽後也怒氣沖天說:“丈夫如此喪盡天良,應該遭到陰間的報應!”汪生反而謙遜辭謝,警誡自己,懼怕地說:“讀書人沒有品行,李生就是前車之鑑。”終於沒有同意四姑的請求。

幾天後,素蘭準備一桌好酒好菜,有心給汪生灌酒,等他喝得微醉後,暗中讓四姑代替自己躺在香衾裡。汪生一時沒辨清,待到酒醒,深感不安,卻也只好這樣了。那時賊兵的勢力尚未肅清,而汪生已一妻一妾,活像《孟子》裡所寫的齊人了。

《白話夜雨秋燈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