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唐代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天,當時王維任太子中允,與詩人賈至、杜甫、岑參為同僚。時為中書舍人的賈至先作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杜甫和王維、岑參都作了和詩,王維之和即為此詩。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註釋:


絳(jiànɡ)幘(zé)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qiú)。頭戴紅巾的衛士不住報說寒夜欲曉,尚衣官員給天子呈上了翠綠的雲裘。絳幘: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雞人:古代宮中,於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籤。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雲裘:飾有綠色雲紋的皮衣。

九天閶(chāng)闔(hé)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miǎn)旒(liú)。早朝的百官曙色中走進輝煌的宮殿,同萬國使節向加冕懸旒的皇帝叩頭。九天:極言天之崇高廣闊。古人認為天有九野、九重。此處借指帝宮。閶闔:天門,此處指皇宮正門。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裡指皇帝。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gǔn)龍浮。初出的日光晃動著君王的雉尾掌扇,浮動的香菸飄向了皇上的袞龍袍繡。仙掌:掌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以蔽日障風。袞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罷朝後把天子的聖旨寫在五色紙上,紫服玉佩的中書文官此刻紛忙不休。裁:擬寫。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鳳池:指鳳凰池。



王維的主要作品有:

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鳥鳴澗、鹿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竹裡館、田園樂七首·其六 / 閒居、過香積寺、秋夜曲、隴西行、酬張少府、送梓州李使君、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雜詩三首·其二、終南別業、觀獵、少年行四首、送別、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終南山、酌酒與裴迪、桃源行、西施詠、新晴野望、登河北城樓作、臨湖亭、辛夷塢、書事等。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由[小孩子點讀]APP - 小學家庭輔導專家,獨家原創整理併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