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蘇聯的自行火炮起步較晚,主要是因為在上世紀30年代前,蘇軍都沒有一款合適的裝甲底盤,在19931年時,蘇聯才以T-26輕型坦克底盤為基礎,研發了一款並不成熟的SU-1自行火炮,總算是打開了自行火炮的大門。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SU-26自行火炮

19941年初,蘇軍意識到手中的T-26輕型坦克已經嚴重過時,無法與世界先進坦克相抗衡,於是決定將替換下來的T-26坦克改裝成自行火炮。

5月27日,軍事委員下令將雙炮塔的T-26進行改裝,安裝一門M1927式76.2毫米榴彈炮,提高軍隊團屬支援火炮的機動性。按照設想,在1942年時應該要完成1200輛改裝工作。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T-26輕型坦克

改裝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因為M1927本身尺寸和重量都不大,很輕鬆就能裝在底盤上。炮塔採用後部開放式結構,可360°旋轉,車內搭載50發炮彈。駕駛室設計了一個突出的裝甲盒保護,駕駛員可以通過正面的艙口進出。

關於該炮的具體性能參數資料稀缺,但是以T--26坦克來看,他的防護能力很弱,僅能抵禦輕武器和炮彈破片的傷害。在作戰能力上,搭載的M1927團屬野戰炮,口徑76.2毫米,最大射程7700千米,初速387米每秒,發射穿甲彈的時候,能夠在100米處擊穿34毫米均質鋼裝甲,可以用來反擊一些輕型裝甲車輛,射速10~12發每分鐘。在炮塔正面火炮兩邊,還各設一挺DT自衛機槍。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M1927火炮

SU-26有4名車組成員,分別為駕駛員、車長、裝填手和炮手,因為空間有限,車組成員一個個都比較“憋屈”,而且和當時大部分蘇軍裝甲武器一樣,SU-26也是沒有配置無線電設備的,作戰反應很差。

一般認為SU-26只在列寧格勒生產了12輛,它們被4輛一組分派給了3個裝甲旅。之所以產量這麼少,主要是因為蘇德戰爭爆發後,列寧格勒處在北線德軍的半包圍之中,根本沒有足夠的底盤和火炮繼續生產,而其他戰線上的蘇軍生產單位也沒有得到圖紙,要專注於其他型號武器的生產。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SU--26自行火炮

1942年時,列寧格勒的SU-26參與戰鬥,在實戰中該炮表現並不突出,主要是它威力太小,機動性也不怎麼樣,數量又少,難以對德軍形成火力優勢,在炮戰上處處被港口的軍艦搶了風頭。

儘管如此,裝甲旅裝備的這12輛SU-26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在一些戰鬥中從摧毀了德軍的掩體、火力點等目標。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抵近一線作戰的SU-26

也許因為SU-26是難得的機動重火力,加上T-26的底盤可靠,在列寧格勒解圍的時候還有他的身影,1944年在對芬蘭的作戰行動中,獨立第12坦克訓練旅中還有SU-26參與了戰鬥。同年6月,所有殘存的SU-26都停止使用,主要原因就是這些自行火炮經過超負荷的使用之後,火炮膛線都快磨光了,已經難以繼續參與戰鬥,可見這些自行火炮在列寧格勒軍中使用有多麼頻繁。

SU-26原本是打算大量生產,在蘇軍中普及的輕型自行火炮,但卻因為蘇德戰爭的爆發,導致生產地侷限於列寧格勒,而該地不久後又被德軍半包圍,實際上處於孤立的狀態。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一輛被毀的SU-26

在這種情況下,列寧格勒的交戰不同於其他戰線,因為地理位置靠北,一年中大部分時候都因為寒冷不適於發起大規模主動進攻,雙方都在不斷的消耗對手。也正是這種情況下,列寧格勒解圍的時候,當地的蘇軍裝甲部隊大多駕駛著老式的裝備,如果SU-26投入到其他戰線上的話,也許早就消耗殆盡了。

二戰蘇聯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產量少,卻存活到了二戰後期

SU-26自行火炮

SU-26的技術性能一般,與其他型號之間的傳承關係也很弱,是蘇聯自行火炮發展史上一個並不重要的角色,但它的存在確實為列寧格勒戰役中的蘇軍起到了很重要的輔助作用,也算是一款傳奇裝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