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苏联的自行火炮起步较晚,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30年代前,苏军都没有一款合适的装甲底盘,在19931年时,苏联才以T-26轻型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发了一款并不成熟的SU-1自行火炮,总算是打开了自行火炮的大门。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SU-26自行火炮

19941年初,苏军意识到手中的T-26轻型坦克已经严重过时,无法与世界先进坦克相抗衡,于是决定将替换下来的T-26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

5月27日,军事委员下令将双炮塔的T-26进行改装,安装一门M1927式76.2毫米榴弹炮,提高军队团属支援火炮的机动性。按照设想,在1942年时应该要完成1200辆改装工作。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T-26轻型坦克

改装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因为M1927本身尺寸和重量都不大,很轻松就能装在底盘上。炮塔采用后部开放式结构,可360°旋转,车内搭载50发炮弹。驾驶室设计了一个突出的装甲盒保护,驾驶员可以通过正面的舱口进出。

关于该炮的具体性能参数资料稀缺,但是以T--26坦克来看,他的防护能力很弱,仅能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伤害。在作战能力上,搭载的M1927团属野战炮,口径76.2毫米,最大射程7700千米,初速387米每秒,发射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100米处击穿34毫米均质钢装甲,可以用来反击一些轻型装甲车辆,射速10~12发每分钟。在炮塔正面火炮两边,还各设一挺DT自卫机枪。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M1927火炮

SU-26有4名车组成员,分别为驾驶员、车长、装填手和炮手,因为空间有限,车组成员一个个都比较“憋屈”,而且和当时大部分苏军装甲武器一样,SU-26也是没有配置无线电设备的,作战反应很差。

一般认为SU-26只在列宁格勒生产了12辆,它们被4辆一组分派给了3个装甲旅。之所以产量这么少,主要是因为苏德战争爆发后,列宁格勒处在北线德军的半包围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底盘和火炮继续生产,而其他战线上的苏军生产单位也没有得到图纸,要专注于其他型号武器的生产。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SU--26自行火炮

1942年时,列宁格勒的SU-26参与战斗,在实战中该炮表现并不突出,主要是它威力太小,机动性也不怎么样,数量又少,难以对德军形成火力优势,在炮战上处处被港口的军舰抢了风头。

尽管如此,装甲旅装备的这12辆SU-26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在一些战斗中从摧毁了德军的掩体、火力点等目标。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抵近一线作战的SU-26

也许因为SU-26是难得的机动重火力,加上T-26的底盘可靠,在列宁格勒解围的时候还有他的身影,1944年在对芬兰的作战行动中,独立第12坦克训练旅中还有SU-26参与了战斗。同年6月,所有残存的SU-26都停止使用,主要原因就是这些自行火炮经过超负荷的使用之后,火炮膛线都快磨光了,已经难以继续参与战斗,可见这些自行火炮在列宁格勒军中使用有多么频繁。

SU-26原本是打算大量生产,在苏军中普及的轻型自行火炮,但却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导致生产地局限于列宁格勒,而该地不久后又被德军半包围,实际上处于孤立的状态。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一辆被毁的SU-26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格勒的交战不同于其他战线,因为地理位置靠北,一年中大部分时候都因为寒冷不适于发起大规模主动进攻,双方都在不断的消耗对手。也正是这种情况下,列宁格勒解围的时候,当地的苏军装甲部队大多驾驶着老式的装备,如果SU-26投入到其他战线上的话,也许早就消耗殆尽了。

二战苏联SU-26自行火炮,威力小产量少,却存活到了二战后期

SU-26自行火炮

SU-26的技术性能一般,与其他型号之间的传承关系也很弱,是苏联自行火炮发展史上一个并不重要的角色,但它的存在确实为列宁格勒战役中的苏军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也算是一款传奇装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