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對“丈夫”的稱謂

山西曆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厚,由此所形成的方言稱謂詞也是多姿多彩的。就“丈夫”一詞來說,山西各地區就有多種不同的叫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山西古老的歷史文化和原始的社會意識形態。    


  山西方言中對“丈夫”的叫法有:老漢兒(太原)、男人(清徐、太谷、祁縣、平遙、平定、婁煩、離石、汾陽、忻州、代縣、朔州、大同、天鎮、廣靈、長治、平順、長子、晉城、陵川、陽城、高平、臨汾、霍州、聞喜、新絳、運城、永濟)、漢(太谷、汾陽、文水、臨縣、嵐縣、隰縣)、漢子(五臺、天鎮、運城)、老漢(清徐、孝義、平定、和順、離石、汾陽、忻州、五寨、萬榮)、掌櫃咧(和順)、掌櫃的(臨汾又稱“漢家家和外先的”、永濟)、外前的(隰縣)、當家人(朔州)、當家子(長治)、當家的(長子)、那他爸(汾西)、他爸(長治、平順)、他爹(萬榮)、女婿(山陰、運城)、女婿子(新絳)、漢家(吉縣)。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地區間文化的交流,同一地區對“丈夫”的稱謂可能不止一種或偶有交叉。 

山西方言對“丈夫”的稱謂

但大致可以看出,山西方言的北區、西區和中區等相對偏北的地區,絕大多數人將“丈夫”稱為“男人”、“老漢”、“漢子”、“漢”、“老漢兒”等只帶有性別色彩的詞語;而在南區和東南區等相對較南的地區則多稱為“當家人”、“掌櫃咧”、“掌櫃的”、“外前的”、“當家子”、“當家的”等。這些詞語相比“老漢”、“男人”等詞語缺少一定的性別色彩,但更多地表現了丈夫在家庭關係和社會生活中的支配地位。這就反映出不同地域所表現出的社會形態傾向,即相對靠北的方言區呈現出一定的母系氏族公社傾向,男女地位相對平等,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有一席之地,所以對丈夫的稱呼只具有區分性別和年齡的作用,直到現在,山西北區的婦女在家中的地位比南區的婦女優越,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很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幹活;而南區則不然,婦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產中處於附屬地位,男性在夫妻關係、生產活動中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在這些方言區域中,丈夫多被冠以“當家的”、“掌櫃的”等詞語,呈父系氏族公社傾向。 

山西方言對“丈夫”的稱謂

晉語地圖

究其原因,山西自古以來就與北方各少數民族接壤,成為了各朝各代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必經之路,而山西北區更是少數民族的必奪之地。這些少數民族所寄居的內蒙古高原氣候條件惡劣,自然環境極不適宜人類生存,這也就造成了內蒙古高原上婦女的生育能力和嬰兒的存活率極低。因此,婦女和兒童也就成了歷朝歷代的少數民族的搶奪目標。而山西北區毗鄰內蒙古高原,因而也就成了眾矢之的。婦女的大量被搶奪,使得這一範圍內的婦女數量劇減,男女比例的懸殊造成了婦女地位的逐漸上升,也就使這一地區呈現出一定的母系氏族公社傾向。而南區受歷史上少數民族破壞的程度就小得多,同時,由於其更靠近中原的農耕文化區,也就更為貼近中原的農耕文化。男性在生產活動中的絕對權威使得這一地區更多地注入了“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意識。男性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家庭中的“掌櫃的”、“當家人”和“外先的(外面的)”。 

山西方言對“丈夫”的稱謂

中國方言圖

   
  山西境內表裡山河、溝壑縱橫的獨特的地勢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形態,最終投射在方言中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言。山西方言“丈夫”稱謂詞的多變也當源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