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是我們自己先露了怯,提前退場

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收到一個讀者私信,是很常見的父母反對女兒和窮男友在一起的話題。

姑娘說:“男友家裡窮,父母和親戚都反對我們在一起,可是男友對我真的很好,處處包容,我猶豫不知道怎麼辦。如果繼續和男友在一起,就會跟家裡人鬧翻;如果聽家裡人的,就要和男友分手。一邊是多年的感情,一邊是父母二十多年的養育之恩,能不能告訴我,麵包和愛情要怎麼選?怎麼選才不會後悔?”

這個私信,讓我想起有些年的春節期間的那個熱門事件:上海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見到第一頓飯後就分手,然後姑娘還把這個事兒發在網絡上求助網友,引發激烈討論。

雖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衡與選擇,旁人做不到設身處地,便無權苛責與謾罵。

但看到這樣的留言和新聞,我還是挺生氣的。

你問:為什麼你的愛情一遇到麵包,就難以抉擇?

你問:為什麼愛情在麵包面前常常敗下陣來,成為犧牲品?

可是,你的問題分明不是愛情和麵包如何二選一啊,甚至這都不是到底要聽父母的,還是堅持自己內心的問題。

我們總是誤以為自己陷入了兩難的選擇,卻沒有意識到,是因為我們自己底氣不足、能力不夠,所以難以抉擇。

你介意那些質疑的聲音,左右為難時,其實表明你自己也不看好它了。你遲疑了,因為你沒有信心,他對你的好是否足夠多到可以抵禦來自現實的險惡;你也不確定,這份愛到底有多忠貞,能給你以力量,扛住來自親人朋友的反對、填補你對安全感的恐懼。

你慌忙地、不知所措地、可能還帶點兒悲傷地,就放棄了你的愛情。不是因為別人現實,而是你也有虛榮心,你渴望更多的麵包,博得他人豔羨的讚許;更因為你內心害怕,選擇了手邊這個窮男友,會不會有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

你問:怎樣選擇才不會後悔?

就好像在問,怎樣的人生,才會永遠開心快樂?

山本文緒說過:“人有時候真是奇怪,選擇了的會後悔,放棄了的會遺憾,但完美只能是一種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種存在。”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剩下的便只有甘心情願和全力以赴。不僅僅為了證明給別人看,還因為,你發自內心地覺得,你們一定會變得更好。

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所以,會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是我們自己先露了怯,提前退場。

你悲傷,你舉棋不定,都不過是你假借愛情之名,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控訴。那些會被輕易放棄掉的愛情,並沒有你想象中地那麼愛;那些你轉身去追求的麵包,它足夠大又怎樣,可能會越大越難以下嚥。

麵包很重要啊,有情也做不到飲水飽,可是它的重要,卻不是要我們放棄愛情的原因。

你為什麼不能自己去掙這個麵包?

為什麼要別人帶著麵包,來和你交換愛情?還美其名曰“聽媽媽的話”?

父母大多都是結果論者,不是他們不看重對方人品,也不是他們全盤否定你們的相愛,他們只是單純地希望你好,私心地希望你走上一條人生的“捷徑”,也或者他們只是把自己在婚姻裡的焦慮附加給你……

與其去苛責他們,不如讓他們看到你的成長與能力,你有自己成熟的想法,你不懼怕與世界交手,哪怕選錯了,你也願意自己去承擔這個後果。

他們或許依舊會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

我們誤以為的愛情和麵包之爭,在真正的愛情面前轟然瓦解。

我們缺的從來不是麵包,而是堅信可以掙得麵包的勇氣和信心,恰好,給你信心的絕大動力,是來自你的愛情啊,因為相愛,所以可以化身超人披荊斬棘,可以抵禦世事艱難。

麵包讓我們維生。但愛情讓我們選擇與誰同度一生。

這是愛情教會我們的事。

敗給麵包的從來不是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