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春蜂”暖山鄉

“王書記,如何誘捕野蜂,用新蜂箱還是用木頭?”“冬天養蜂應該注意什麼,怎麼喂水……”在疫情防控期間,安圖縣明月鎮西北村第一書記王忠良,一有空閒時間就鼓搗手機,解答村民養蜂問題。

“今年收入沒有受到疫情影響,年前所有蜂蜜都賣完了,供不應求,正好借這段時間好好學習養蜂,多掙點錢。”曾經西北村因病致殘重度貧困戶鄒國鐵興奮地說。

西北村位於長白山北麓,群山起伏、溝壑縱橫,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因高海拔、低氣溫、無霜期短、年積溫低等原因,造成村民耕地面積少,玉米、大豆畝產低。大部分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守家在地的村民只能靠賣點山裡特產維持生計。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要想徹底脫貧,就要對症下藥。

2018年,村集體在發展木耳產業基礎上,為激發村民內生動力,保障村民經濟持續穩步發展,利用村內四面環山、椴樹多這一地理環境優勢,因地制宜、轉變思路、開動腦筋,拓展特色產業幫扶新途徑,提出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生生不息”的造血發展模式。

通過走訪市場、多方對比,村集體購買了20個優質蜂箱,分發給10戶貧困戶飼養,併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集體培訓、答疑解惑,負責監督蜜蜂的正常生產及繁殖,保證蜂蜜質量。到了第二年,村民再將原蜂箱傳遞給下一批貧困戶,繁殖出的蜜蜂自行留下繼續繁衍。

“1個蜂箱繁殖出了4箱蜜蜂,每箱可生產50公斤左右蜂蜜。去年我增收1萬多元,今年蜜蜂比這還能多。靠自己努力勞動發家致富,感覺很滿足。鄰居們也不藏不掖,互相幫助,分享經驗,共同致富。”談到現在的生活,鄒國鐵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有了木耳產業和第一批貧困戶養蜂的成功經歷,村民紛紛對養蜂產生了濃厚興趣。疫情期間,村民們通過微信群線上交流養蜂經驗,學習養蜂知識,並主動找村集體要求自掏腰包購買蜂箱。

“以前村民只想著等靠,現在通過這個方法,激發了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目前,整個村敢比敢拼,苦幹實幹,努力掙錢,誰也不想拖村後腿。村集體也通過每年回收農戶生產的每箱5公斤蜂蜜收回成本,不斷擴大村再生產能力,改善村居環境,真是一舉多得呀!”談起近幾年變化,王忠良感嘆道。

來源 吉林農村報

總編 孟繁傑 石巍 韓鐵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