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了凡四訓》是明代袁了凡寫給兒子的訓子文,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核心思想。

袁了凡先生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畢生學問,寫給自己兒子的話,情感真切,價值非常的大。非常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了凡四訓》中有這麼一段話,講述了,一個凡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的原因。對照我們現實生活,講得非常到位。戒掉這一個字,人生定會越來越順,幸福快樂。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袁了凡被選為貢生之後,按照當時的規定,到北京的大學讀書。所以,在北京呆了一年。在這一年中,袁了凡因為之前的認識,覺得人這一輩子,什麼事情都是命中註定的,那麼我做與不做都是一樣,我還做的幹什麼呢?所以袁了凡整日靜坐,一天到晚就是坐著,也不轉動念頭,就是連思考都不做。老師一看這情況,還是讓他回南京老家學習吧。就安排袁了凡回到南京讀書進修。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袁了凡先生在回南京的時候,在到學校報到之前,先來棲霞山中拜訪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是何許人也?雲谷禪師是中興禪宗的大德,是當時一位非常出名的得道高僧!當時在棲霞山中修行,每天來拜訪的人非常多。拜訪的人來了之後,雲谷禪師就給拜訪者一個墊子,讓他坐著,也不理他。拜訪的人原本想的可以在雲谷禪師這裡得到一些開示,但是沒有獲得,這樣拜訪的人自覺沒意思,就都離開了。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這一天,袁了凡來拜訪雲谷禪師。同樣的,雲谷禪師給了袁了凡一個墊子,兩人相對而坐。就這樣,一坐就是三天,連眼睛都沒有閉。雲谷禪師納悶了,還沒遇到這麼一個人。於是雲谷禪師先說話了,這句話就道出了人生那些不能大富大貴的原因,太到位了!

雲谷禪師曰:"凡人所以不得作聖者,只為妄念相纏耳"!什麼意思呢?凡是一個人,所以不能夠成為聖人,只因為妄念,在心中不斷地纏來纏去。就是這樣啊,一個人不能大富大貴,不能成為聖人,就是因為我們妄念太多了。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妄",就是這個字,就是因為這個字讓我們不能大富大貴,不能成為聖人。妄念是什麼,妄念就是我們腦袋中揮之不去的想法,各種念頭。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們總是天馬行空的想,沒有切合自身實際。我們總是想歪門邪道,從來沒有考慮過認真去做。於是,我們失敗了,我們不可能成為聖人,更不可能成為大富大貴的人。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了凡四訓》告誡我們,要想成為真正快樂富足的人,那就戒掉自己的"妄"念。踏實做事,步步為營,一定會越來越順!大富大貴的!

很多人把《了凡四訓》列為人生必讀的智慧之書。曾國藩讀了《了凡四訓》後,奮然振作,精勤砥礪,終成擎天偉器。

這是一本字字良言、勸人向善的經典。所以無論從讀書的角度,還是為人處世的方面,都推薦大家讀一讀這本智慧寶典。

大家在看過上面的4句之後,還沒有看夠,不妨看一下這套文白對照精裝版的《了凡四訓》,不僅有著原汁原味的文言文,還搭配了現代化的大白話,對於想要學習的朋友來說,幾乎是零門檻。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雖然文章大都篇幅短小,但是言簡意賅,生動地舉例,現身說法,令人動容,揭示出命運真相,明辨是非曲直,改過向善,行善積德,謹慎恭謙,或許正如我說寫的,都是些大道理,但了凡先生卻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沒有足夠的積累,又怎能如此的大徹大悟,發人深省呢。

《了凡四訓》:一個人,之所以不能大富大貴,可能因為這1個字

這套書分為四冊,對應了袁了凡先生撰寫的四篇文章:

“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自己家讀來堪稱訓子良方,精裝版的套裝拿來送親近的朋友,也是積德行善的好事。

多見多聞,借古鑑今。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把書讀薄 把人生讀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