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上週,我們針對近段時間大家關心、擔心的工作話題進行了討論,收集到了很多大家的疑慮擔心,那麼從本週開始,我們會每週一期,對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答疑。

如果你在看到專題之後,也有自己的焦慮,也可以參與後臺的匿名傾訴,每週我們都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進行答疑哦~

近期的疫情影響,相比很多在擔心健康的同時,最為關心的是關係到每個人「生存」的工作問題,上週開始,我們在公眾平臺開設了提問通道,收集到了不同人擔心的問題。


工作危機何時才能解除?從天象看,什麼時候才能夠“緩解”呢?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我想知道我的財務危機什麼時候才能轉運?什麼時候才會有一份新工作啊…

從天象的角度去解讀,本次疫情帶來的後遺症或許會持續到今年年底,所以我們更加不能夠坐以待斃。

在2019年底找芸天做個人諮詢的親親,芸天都會提醒一句:避免盲目投資,把錢握在自己手裡是最安全的。

其實這樣的經濟打擊,也是看我們個體,是否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如果要從天象的角度去解讀,本次疫情帶來的後遺症或許會持續到今年年底,所以我們更加不能夠坐以待斃,建議重新規劃自身的財務計劃,如果你的能力可以“等得起”,那麼放著也無妨;如果等不起,那麼就自己的情況進行重新安排。

有時候,適時的止損是必要的。

目前,疫情對整個行業的影響都是非常明顯的,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家無法出門的這段時間,大家都是怎麼度過的?是不是也是刷視頻、玩遊戲一類的?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大家的「無聊」程度越來越明顯,

雖然大環境並不太好,但是在「無聊經濟」方面,卻成了「大蛋糕」。


我是不是會被裁員?公司工資發不出來,我該怎麼辦?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公司到現在一月份的工資還沒有發放,跟財務聊過之後發現即使一月份工資發了,二月份之後也不知道公司能不能撐得下去。我已經在這裡呆了三年了,頭一回覺得沒有底,不知道公司能不能存活下來?

我們總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未雨綢繆,找到你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吧~

這次疫情影響的是各行各業,或許我們會羨慕吃“公家飯”的公務員、國企員工等等。

事實上,要知道沒有一個行業現在是“好過”的:不會丟飯碗的行業,意味著冒著疫情風險高強度工作,這些人同樣也是怨聲載道;而工作不穩定的,則會面臨丟飯碗,對未來充滿恐懼。

也可以說“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目前的社會是處於“失衡”的狀態,但是這種平衡總會恢復,只是需要時間。

關於發不出工資的公司是不是應該換,你的關注點應該在於:如果這份工作沒了,我能不能做別的養活自己。表面上的“不捨得工齡”是否本質是你對自己的“實力”存在疑惑或者是恐慌呢?

我們總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未雨綢繆,找到你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吧~


工作錯誤頻出!最近是不是又有什麼奇怪的「天象」在影響大家?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因為疫情,2、3號便開始在家辦公,在一家外企,客戶都是國外的,等於家裡各種不方便還照常工作量加倍,工作內容有類似於客戶,每天要解答平均40-50個郵件。從2、3到現在已經出兩三次岔子了。想問工作運勢什麼時候能好啊?

目前正處於水逆的時期,這樣出錯的可能性或許會更加頻繁,但是我們能因為“出錯”就不做嗎?

目前正處於水逆的時期,這樣出錯的可能性或許會更加頻繁,但是我們能因為“出錯”就不做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越是機械化地工作,找方法,學會歸納就顯得如此重要了,適當的投機取巧可以幫助我們減負,多動動腦子想想辦法吧~

整體工作上恢復秩序,或許要等到3月10號水逆停止,並且有1周左右的恢復期,所以大概在3月17號之後,我們的生活、工作,會真正意義上的恢復秩序。

利用這樣的壓力,變成學習的動力,你就會比你的同事、你的同齡人,增長了能力,變得更有價值。

後臺經常有朋友向我們抱怨,總覺得自己不順,是因為有什麼“天象”的影響。事實上,“天象”是一個整體性的,大家都被影響,為什麼偏偏就自己“最慘”呢?與其總是追問天象,倒不如想想,自己如何做到“和別人一樣錯得更少”。


我拿了老東家的年終獎,卻拿不到新東家的開工通知年前換了新工作,沒想到開局就是大寫的慘字!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疫情前剛好換新工作,原定假期後開工。但現在情形不穩定,會不會受到影響?

3月中下旬之後,無論你選擇繼續留,還是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其實你都會佔據更多的主動權。

先要誇一下年前主動換工作的這批童鞋,你們不甘於按部就班,對自己有要求和追求。

事實上,對於年初就換工作的你們來講,接下來再換一份,無非是延續了你們1月份時候的挑戰精神,所以不必恐懼,如果擔心心工作不穩定,那麼就繼續投簡歷投起來,有備無患。

3月中下旬之後,無論你選擇繼續留,還是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其實你都會佔據更多的主動權。

不要去等,而是去行動,多給自己留備選項,才能在集體恐慌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評價,往往來源於與別人的對比——我準備換工作了,而我的閨蜜在這段時間竟然還升職了;我也想換工作,但是我是不是也能換到好朋友一樣的好工作啊……

人們在這樣的對比之後,會過分地壓縮自己的期待度,特別是在如今這樣的疫情影響之下,人們會無限壓縮自己的期待度,以至於整個人都變得悶悶不樂。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與其去對比別人是不是換到了好工作,倒不如自己冷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換的這份工作,應該如何抓住核心競爭的部分,這樣自己才不會再一次被“換掉”。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現在疫情之下,我想換工作還有好機會嗎?


在這個節骨眼換工作,是不是作死?

芸天曾幫我看過3月後有新工作機會,想問這種大環境下還有這樣的機會嘛,座標江蘇蘇州,外來人口密度高的城市。

好機會,都是看個人能力的,當然會有好機會,只是好機會是否落在你的頭上,你要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呢?

好機會,都是看個人能力的,當然會有好機會,只是好機會是否落在你的頭上,你要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呢?

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無可取代”的點,那麼無論怎麼樣你都不會沒飯吃,如果心存僥倖,那麼即便有好機會也不一定會落到你頭上。

不妨一邊找工作的同時,多去進修、學習一下,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技巧,找到自己的短板進行攻克,那麼芸天相信你們,換到好工作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如今這個大環境下,依舊還“無憂無慮”的人,多半也是毫無危機意識的人。所以你感覺到焦慮,反而說明是好事,因為你是一個擁有危機感的人。

那麼你接下來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值不值。

現在這份工作是否值得,自己要更換一份工作,生活上的開銷是否能夠“保值”,下一份工作到底要找到怎樣的才算“值”。當你對這些“值不值”進行計算之後,自然就會衡量出是否換工作。

持續關注這個專題,我們會在後面幾期和大家詳細分析分析“值不值”這個話題。


(本期圖片:Paul E.)


如果你也有關於工作的疑問、擔憂、焦慮,都可以關注公眾號「芸天占星」與我們進行互動,做好疫情期間的情緒管理,也是重要的健康指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