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華麗轉身:從五星酒店餐飲經理到友邦營銷員

我是李茵,今年33歲。

我曾在喜達屋、溫德姆、希爾頓、萬達、朗豪旗下品牌酒店工作,

8年時間,我從服務員做起,成為了餐飲部經理。

那為什麼我會從知名國際酒店餐飲經理轉型呢?

請聽我來講述我的職場故事——


懷抱熱忱,走上八年酒店的升級之路

2008年,我大學畢業,學的是酒店管理專業。

當時在國際品牌酒店工作是很讓人羨慕的。隨著北京奧運會召開,國內酒店行業蓬勃發展。

特別是在東莞、深圳,許多知名酒店進入市場,當時它們消費檔次比較高,挑選人才的要求也很高。

這些知名酒店對服務人員的英語口語、學歷都有要求,甚至有些對身高都設定了硬指標。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喜來登,短短六個月時間,我就晉升了,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

當時星級酒店是高檔場所,我接觸到的客戶都是中高端人群。

不少客戶是公司CEO,外國客人比例也很高,給的小費也比較豐厚。

在這行除了收入高,酒店還提供住宿和餐飲,甚至還有班車、洗衣服務等,條件很優渥。


為了我熱愛的行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後來我跳槽到溫德姆至尊酒店,為酒店開業進行籌備。

當時要求1月9日就要開業,但1月1日硬裝剛剛收尾。

我帶領28人的團隊,用短短五天時間,冒雨親自搬沙發,完成全部軟裝。

1月5日,酒店餐飲部順利試營業,1月9日正式開業。


再後來,我到了萬達集團工作。

當時萬達南昌遊樂園開幕,集團非常重視,從每個酒店挑選了1-2名工作人員進行開幕接待。

每位工作人員對接一名萬達領導,做貼身管家,我們接待的嘉賓中也包括總裁先生。

我的心情有一點緊張和激動,也非常自豪。

從籌備、彩排到接待,

無論是杯子的間距、上菜的角度、還是問好的語音語調……

所有的細節我們都反覆練習,務求做到最好。就連上茶,我們都練習了不下五次。

這讓我意識到,越是需要嚴謹的事情,越需要下苦功反覆練習。


這八年時間,酒店行業讓我成長了許多。

當時培訓機制也很完善,我們要學習餐飲管理、庫存管理等,從領班、經理到主管的職級培訓,都很清晰。

我帶領團隊運營餐廳,業績有顯著提升,也培養出3名餐廳經理。

在管理餐廳的過程中,我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客人,並與其中不少人成了朋友。


職場華麗轉身:從五星酒店餐飲經理到友邦營銷員


國外品牌遍地開花,酒店行業競爭愈發激烈

八年後,我依舊熱愛酒店行業,但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

就像從前大家認為坐飛機很“奢侈”,但現在已經成為常態,星級酒店的消費體驗也一樣。

從外部原因來說——

第一,這些年來,外國的品牌酒店遍地開花。

越來越多Airbnb、民宿的崛起,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多樣化,導致酒店競爭力大幅下降。

酒店的運營著重資產、物業,成本損耗很高。所有的菜、酒、日用品都需要大量庫存,運營成本可想而知。

隨著營改增,供應商和酒店都要多繳稅,成本逐年遞增。

第二,消費者觀念也發了變化。新生代消費者喜歡更新奇、多樣化的體驗,對於酒店品牌的忠誠度沒那麼高。

舉個例子,2008年,許多星級酒店的自助餐賣300多元一位,現在只能賣100多。

對於酒店來說,既要用好的餐飲品質吸引客人,又要滿足客人對性價比的追求,掙錢越來越難。

要應對這些大環境和消費習慣的變化,同時維持品質,酒店只能從人工上去砍成本。

不少200個餐位的餐廳從前的服務編制有30人,現在只有十幾人。

對於酒店內部來說,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現在社會就業機會更多,自媒體行業興起,讓年輕人不願意從事傳統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酒店從選人,到被人選,有時只能找臨時工代替。

對我個人來說,我在酒店行業也遇到幾個障礙。

首先是招人難,對於酒店中層管理人員有直接的衝擊。因為新人流動性大,我在中層管理崗位上一直在反覆培訓新人。

基層服務員沒有在酒店長期發展的規劃,就導致管理層要一直做基礎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提升自己。


我熬了一段時間,本以為能得到晉升。

在一次接待團隊會議的過程中,我看到餐飲總監親自帶領員工從早上6點忙到凌晨2點,好幾天都是如此。

活動結束了,我失眠了。我本以為做到高層能輕鬆些,但在總監身上,我看到自己3、5年後的樣子。

而我一直等待的晉升機會,也被新來的外籍總經理給了自己的一個熟人。

除了晉升難,我還遇到過不講理的客人。

我碰到一個來吃自助餐的客人堅持要打包帶走,我們向他耐心解釋了規則,卻還是遭到投訴。

從服務員、值班經理到餐飲部總經理,都為這件事耗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但最後我們不僅向這名客人道歉,還贈送了消費券。

當時我的感受很不好,雖然服務行業講究“客戶至上”,但我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

我們把客人當朋友,有些客人卻站在我們的對立面,這傷了我的心。


決心轉型,主動出擊選擇保險行業

大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都促使我考慮轉行。

我來到一家互聯網企業,從零開始,嘗試做酒店的線上商城,學習互聯網玩法。

半年裡,我帶著團隊做業務拓展,把華南地區的業績從全國倒數第二拉到了第二。

但互聯網行業的強度讓我難以招架,大年三十晚上,我們的程序出了Bug,我正在吃餃子呢,馬上放下碗去處理問題。

互聯網行業讓我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體力跟不上,看不到未來發展,覺得沒有安全感。


試過了傳統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我卻還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狀態。

我想要的工作是可以不斷學習、成長,努力和收穫可以成正比,不會受到不公正的職場待遇。我希望收入不低於從前,但能更好平衡家庭和工作。

我仍然希望能留在服務行業,因為我喜歡和別人面對面溝通。

離開互聯網行業後,我從廣州回深圳,忽然意識到為什麼不試試保險行業?

我的家人在2010年就有過重疾險理賠的經歷,對於保險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擔心我沒有相關經驗,怕我吃苦,一開始也不太支持。

我和家人很正式地談了這件事,給自己設定了一年的期限,如果收入追不上過去,那我就放棄,再回酒店行業。

其實為什麼要選擇保險行業呢?我也經過了深思熟慮。

保險行業和酒店行業有不少共通之處。

過去處理客戶投訴的經驗讓我有很好的傾聽能力,這對保險營銷員來說很重要。

專業的社交禮儀和溝通方式,讓我特別容易獲得客戶的信賴,較強的服務意識也會給保險客戶更好的體驗。

在酒店這麼多年的管理經驗,給了我嘗試保險行業的勇氣和信心,我主動聯繫了深圳友邦。


職場華麗轉身:從五星酒店餐飲經理到友邦營銷員

正式踏足保險行業後,有幾點給我帶來特別深刻的感觸。

對我自己而言,在剛入職酒店時,酒店專業、系統化的培訓讓我成長良多。在友邦也一樣,友邦的培訓是前置的,新人培訓不僅幫助我迅速對保險產品和服務有了深刻認識,也讓我有了清晰的職業規劃路徑。

友邦工作模式更靈活,可以自己調整工作節奏和自主管理時間。所有的績效和晉升制度也更公開透明。

在酒店我帶過或大或小的團隊,無論是管理團隊,還是培養新人,我也有了不少經驗,讓我現在培養團隊更遊刃有餘。

從人與人的交流上來看,我來到友邦後,和客戶締結了更強的聯繫。

從前我在酒店餐飲部也服務過許多客人,但用餐完畢或活動結束後,我們的關係也就變淡了。

但現在,從簽署保單的一刻起,我就參與客戶人生的很多重要時刻,提供終身服務,讓我更感受到自我價值和使命感。

我也更喜歡現在的工作氛圍,分享文化讓每個人都能平等交流,相互學習。

酒店注重打造品牌,友邦其實也一樣,每個營銷員也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

雖然我在友邦只有一年時間,但已經成長了很多,我學會了接受否定,為人越來越包容,工作和生活的心態也更積極。

與以前在酒店行業迷茫、看不到未來的狀態相比,我對於未來有了短期和長期的清晰規劃,我希望5年內成為總監,達標M-Club。

友邦傳承製度的推出,讓我只要達到標準,就有機會真正兌現對客戶服務一輩子的承諾。我的生活充滿了正能量。


我曾以為,自己會在自己熱愛的行業幹一輩子,但跳出自己熟悉的領域,我才意識到自己能擁有更廣闊的人生舞臺和更燦爛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