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什麼要還政於李家?

武則天為什麼不改朝換代,而要還政李家?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兼具手段和智慧,在政治上游刃有餘。她14歲入宮,32歲被冊封為皇后,60歲以太后的身份處理朝政,67歲廢唐皇,自立為帝,並改國號為周,一直在位到八十幾歲去世。身為女皇的她延續了唐朝自李世民以來的政治清明景象,期間勵精圖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葬在了一起,並留下了無字墓碑,一生功過任由後人評說。然而令許多人不理解的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一代女皇在廢了唐朝皇帝且更改了國號之後,為什麼沒有傳位給武家子孫,開闢屬於武氏的王朝呢?

這看起來不好理解,其實只要細讀唐朝歷史我們就可以發現,武則天之所以還政李家,是合情合理,而且完全符合她本人的利益的。武則天稱帝之後,遭到了許多朝中大臣的反對,對於那些堅定的反對者,她都一一處理了,其實不僅大臣們不希望她改朝換代,就連她自己本人在位期間,也同樣為還政李家做足了功夫。

其實,她最需要處理的問題不是如何還政李家,而是如何在自己死後皇位能夠順利地回到李家人手裡。因為武家人同樣對皇位垂涎三尺,而許多崇拜自己的粉絲也都希望當個“武則天第二”,如何保證在自己死後權力系統能夠正常運轉,不至於因為爭權而失控,是她需要處理的最棘手的問題。

而對於她本人而言,為什麼不開闢一個新的朝代,其實很好理解。因為她的兒子是李顯,是李家的血脈,有著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權,只要自己在位期間能夠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既順應了民心,也維護了天下的太平,何樂而不為。而如果她逆天而行,試圖改朝換代,勢必引起各方動盪,且不說其中失敗的可能性,就算她最後成功了,武家人登上了皇位,那麼她兒子李顯必然會成為新皇帝第一個要除掉的對象。這顯然不是武則天願意看到的。

除此之外,武則天雖然給自己的親戚在朝中安排了要職,但是從本質上說,這些武家人不過是她的鷹犬,是她用來和朝中反對勢力做鬥爭的棋子罷了。退一萬步說,武則天和武家人之間也並非鐵板一塊。

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后之後,提拔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入朝為官,沒想到卻被恩將仇報。大怒的武則天將他們驅逐出京,並流放其家中男子,充公女子。應該說,武家人和武則天之間有著不可彌合的仇恨。後來肯為武則天賣命而和朝中大臣死鬥,本質上是利益交換的結果。靠利益維持的關係,武則天當然不可能放心地挑選他們作為繼承人。況且,朝中大臣都知道,武家人中並沒有能力傑出者,能夠安穩地坐了這皇位

最後一點也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點,那就是當時的宗法問題。武則天還政李家,那麼她日後就是李家皇室的“皇祖母”,在太廟之中以“高宗皇后”的身份世代接受子孫的獻祭。但如果她改立朝代,能夠繼承皇位的只有她的侄子。且不論武家人有沒有能力坐穩這個位子,就算有,那麼武則天的地位也是極其尷尬的。因為按照孝道,在這個“武周太廟”中,繼承人首先要追尊父、祖兩代,武則天作為一個姑姑,怎麼可能在宗廟裡面留下位置。

因此,武則天最後選擇把皇位還給李家,其實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結果。而武則天真正的過人之處在於,她活著的時候牢牢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裡,而去世的時候又能夠平穩地把權力過渡到李家人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