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噸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日本這次吃大虧

6000噸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日本這次吃大虧

圖為日本島風號驅逐艦

日前,東部海域出現意外一幕:一艘日本軍艦闖入這片海域並撞向中國漁船,但隨著這艘排水量6000噸的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隨後出現的一幕卻讓人尷尬不已,儘管有著大得多的噸位和體型,日本驅逐艦的身上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雖然損傷不算太嚴重,但這艘日艦目前已經火速離開東海,有分析指出:日本這次吃了大虧。

6000噸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日本這次吃大虧

圖為島風號驅逐艦

此次事件的主角島風號驅逐艦是旗風級驅逐艦的第二艘,服役於冷戰末期,作為日本宙斯盾艦服役前的最後一級防空驅逐艦,島風號驅逐艦裝配了四臺柴燃聯動的動力裝置,總功率可以達到7.2萬馬力,艦艇的航速可達到30節,編制艦員數量為160名,搭載了127毫米口徑主炮、六管20毫米口徑近防炮,以及四聯裝捕鯨叉艦對艦導彈發射器2座,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器各一座火力相當強勁。

實際上,旗風級在服役當時是日本海上自衛隊乃至整個東亞地區內最先進的驅逐艦,不過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旗風級的性能和技術水平都談不上出色,而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更新換代,這艘老艦按計劃也將於近年退居二線、轉為訓練艦。

6000噸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日本這次吃大虧

圖為美國軍艦被撞

其實,軍艦被民用船舶撞擊後遭受嚴重損傷的情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前些年,美國有兩艘驅逐艦就接連與大型貨船相撞,結果要麼是水線下被撞出大窟窿、要麼是艦島被撞得嚴重凹陷,人們不禁要問:這些看起來威風凜凜的海上鋼鐵巨獸為何如此脆弱?

其實,現代軍艦的艦體薄弱跟反艦武器的蓬勃發展有著直接的關係:自二戰以後人們發現,再厚的裝甲在導彈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於是各國的艦船設計師都放棄了被動防禦思路,轉而追求讓戰艦具備更為靈活的機動性,如今,各國海軍的主力驅護艦都沒什麼船體裝甲可言,而主動防禦已經成為現代戰艦的新裝甲,由艦空導彈和近防火炮組成的防空網來拒敵於數千米到數十千米之外,顯然比靠艦體強度硬碰硬好多了。

6000噸驅逐艦撞上中國漁船,卻出現一米長大裂口,日本這次吃大虧

圖為日本海上自衛隊

此次撞擊事件本可以避免,鄰近大國的漁船正常的出海打魚,是不可能主動與遠離故土600公里以上的他國軍艦相撞的,那麼,日本的軍艦又為何要千里迢迢出現在東部海域?答案恐怕只有日本自衛隊自己的心裡最為清楚,可以說,此次撞船事件對島風號造成的損失也是日本咎由自取,後者應當深刻反思對待海上鄰邦的態度:是應該和平共處,互利共贏呢?還是要製造事端,損人不利己呢?這完全取決日本人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