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奶奶親,都是你的錯”面對丈夫指責,寶媽霸氣回懟獲贊

文|文兒

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開始將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寶媽身上,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日常社交道德,但凡出現問題,第一個被責問的大多是孩子媽媽。

這不,昨天我才在寶媽群裡收到一位網友哭訴,說來好笑,原因居然是為了孩子不跟爺爺奶奶親。這本來是孩子個人主觀感覺的事,但這位寶媽的丈夫卻不這麼認為,孩子的主要教育者是寶媽,他就理所當然向對方問責:“孩子為什麼不跟奶奶親?是不是你慫恿的?都是你的錯,為什麼你不教育好他?”

“孩子不跟奶奶親,都是你的錯”面對丈夫指責,寶媽霸氣回懟獲贊

這一連串的責問當時就讓寶媽寒心了,平日裡丈夫對孩子不管不問,出了問題反而開始頤指氣使了,也不知道哪來的資格?於是,寶媽也沒給留面子,直接霸氣懟回:“一件衣服都沒給孩子買過,想跟他們親怕是難!”

原來,這家的爺爺奶奶對孫女並不寵愛,從出生開始沒看過幾次,每年除了壓歲錢,其他幾乎分文不出。如今孩子已經長到六歲,卻連爺爺奶奶一件衣服都沒穿過,這讓寶媽心裡很是不服氣,對比之下,寶媽孃家反而對這個外孫女寵愛非常。

小孩子天性敏感,對老一輩的態度自然看得分明,心裡知道姥姥姥爺對自己更好。所以,每到日常週末或者放假,孩子都會鬧著去姥姥姥爺家裡玩,但這種選擇源於孩子天生的趨利性,與寶媽關係不大。所以,這裡要提醒一下各位老人家,想要孩子跟你親密,至少要做到兩點才行。

“孩子不跟奶奶親,都是你的錯”面對丈夫指責,寶媽霸氣回懟獲贊

從小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以我的親身經歷為準,我更喜歡跟爺爺奶奶在一起是因為對方從小護著我,經常幫我躲開家裡的“男女混打”,這種感情基礎就是長大後我天天往爺爺奶奶家裡跑的主要原因。

很多老人家以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長大以後再對他好就行了,這就屬於謬論。小孩子的安全感是在三歲前形成的,錯過了這個年齡段,陌生人就很難再踏進孩子的舒適區。所以,想要孩子長大後跟自己親密,老一輩最好從小開始打基礎。

“孩子不跟奶奶親,都是你的錯”面對丈夫指責,寶媽霸氣回懟獲贊

維持在寶媽面前的好感度

前文中之所以沒有全然否定,正是因為寶媽的態度或多或少影響了孩子,只不過不多罷了。對於孩子來說,媽媽的態度至關重要。一旦寶媽呈現出對婆家的“些許不滿”,在孩子腦海裡,爺爺奶奶就成了“壞人”。

前文中,寶爸之所以第一時間怪罪寶媽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婆家主動示好,維持在兒媳面前的好感度,不然你對孩子再好,孩子也依舊只聽媽媽的。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