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夜晚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白天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清晨

金馬碧雞,乍一聽起來像金馬獎和金雞獎,其實這是昆明東西兩座山的名稱,也由此延伸出了昆明市區一對著名的牌坊。想到是牌坊,本以為定是古蹟,看了之後才瞭解其命運坎坷,原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人為拆毀,如今的建築物是為了旅遊的需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恢復的。

如上所說,牌坊的起名源於昆明東西兩邊的金馬山和碧雞山。說是金馬山逶迤玲瓏,碧雞山峭拔陡峻,被視為昆明東、西兩大名山,兩山皆有關。明末擔當和尚曾賦詩:一關在東一關西,不見金馬見碧雞。相思面對三十里,碧雞啼時金馬嘶。位於市區的金馬碧雞牌坊,據說綜合考慮了天文地理等方面因素,每一甲子將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也就是說是每60年間某個中秋的傍晚時分,當太陽西沉,餘輝照著碧雞坊的倒影向東移動,於此同時,月亮東昇,月光照著金馬坊的倒影向西移動,兩坊的倒影相向而行,逐漸靠近,最終會交接在一起。這種奇觀相傳在清道光年間奇觀曾經出現過一次。聯想到福州的東西兩邊的鼓山和旗山,我們是“旗鼓相當”或者“偃旗息鼓”,什麼時候能來個“旗鼓交輝”不也挺好。只是這重修後的牌坊能否再現奇觀目前尚未得到印證,更何況周邊的建築拔地而起,是否會阻礙住了奇觀的出現?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金馬碧雞坊不遠處還有忠愛坊,因三座牌坊呈“品”字形,稱為“品字三牌坊”。建造忠愛坊,是為了紀念元咸陽王、平章政事賽典赤在雲南執政時期的仁政功德。儘管是新建的,應當來說三個牌坊的製作工藝還是挺精良的。滇西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麗江粑粑鶴慶酒,劍川木匠到處有,大致相當於“南方才子北方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劍川木匠的工藝水平有著深厚的歷史傳承,紫禁城,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都有劍川木匠的貢獻,於是重修牌坊時,這些木匠的工藝自然便極大地派上了用場。劍川金馬鍾秀,碧雞呈祥,如今的牌坊周邊已經是是繁華商區了,不遠還有一條商業步行街。

牌坊無疑也給這繁華的商圈帶來人氣,邊上是一條古街,一看這裡也開著一家米線的分店(忘記是建新園還是橋香園),喜歡米線的我毫不猶豫拐了進去。在我國小吃排行榜上,算起來過橋米線應當可以與蘭州拉麵、成都擔擔麵、廣州沙河粉來相提並論了,許多人說道雲南自然也就聯繫到過橋米線。來昆明兩三天,幾乎每天都要吃上一頓著名的過橋米線。

金馬碧雞兩座名山,傳每一甲子會出現一次“金碧交輝”奇觀,為啥


點單,等候。吃過橋米線時架子拉得很大,碗碟一大溜。服務員先是為你端上一大碗滾燙的雞湯,一小碗米線,當然如若不夠你可以加一碗。此外,有十來個小寸碟,按照你點的價位高低,裡面放著不同的配料,大致有火腿片、豬裡脊片、雞肉片、魚片、腰片、鴿蛋、綠豆芽、酸鹽菜等等。把這些給你,剩下的就是自己操作了。也簡單,無非是先把配菜按葷素順序放入湯碗,然後加入米線。稍燙後即可食用。吃辣的人再舀一大勺辣子油,把雞湯搞得紅彤彤的再吃,半自助的吃法多少增加了點兒情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