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加速佈局航天衛星領域,首發雙星年底前酒泉發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樓純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太空從此迴響起中國聲音。

50年後,中國航空航天事業日新月異。吉利開啟未來智能交通變革的探索,戰略投資時空道宇,積極佈局商業航天領域,打造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

早在2010年,李書福董事長就提出:在紮根一個地球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放眼浩瀚的宇宙,那裡有無數個星球。人類應該以更加大膽和科學的態度,不斷探索與加快開發太空世界與宇宙未來,在保護與發展地球經濟的同時,完全可以開拓更加廣闊的宇宙世界。

吉利首發雙星 開啟全面驗證

目前,時空道宇自主設計研發的首發雙星各分系統正樣產品已生產齊套。關鍵載荷完成地面應用驗證,性能指標滿足設計預期。

吉利加速佈局航天衛星領域,首發雙星年底前酒泉發射

時空道宇首發衛星示意圖

首發雙衛星即將轉入衛星裝配後的各項環境試驗,如模擬火箭上升振動試驗、模擬零下270℃的太空運行狀況的熱真空試驗等。雙星預計將於6月進行星箭合體試驗。

完成全部試驗考核後,衛星就可在符合質量標準的前提下,正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入軌,為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同時,領克宣佈與時空道宇共同啟動雙衛星發射計劃。

今年兩顆低軌衛星的發射,是吉利開啟天地一體化高精定位系統的商用驗證階段的開端。在低軌衛星佈局形成後,不僅打造自身立體出行,還將與汽車製造、大數據等行業融合形成開放的平臺。

國內首個航天AI數據雲OmniCloud即將上線

時空道宇將同步推出OmniCloud平臺,將航天AI數據、工業互聯網等行業進行融合。平臺以衛星技術(通信、導航、遙感)為核心,以衛星信息服務為內容,提供衛星雲產品、定製化行業解決方案等在線服務。

吉利加速佈局航天衛星領域,首發雙星年底前酒泉發射

時空道宇OmniCloud:衛星平臺設備實時監控

預計雙星正式投入使用後,將賦能用戶包括高精度定位在內的各項業務,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將通過OmniCloud平臺,實現數據資產化、資產價值化。

在城市出行方面,可以通過高精度定位技術、人工智能等服務對數據進行分析、對車輛進行監管,提供城市公共車輛監管、網約車監管、共享汽車監管服務。

在智能駕駛上,將助力智能駕駛感知、決策、控制,打造安全可靠的駕駛體驗,服務於高速公路自動巡航(HWA),車路協同(V2X)、AR車道級導航解決方案和高級自動駕駛(HAD)。

雙星還將優化工業製造,通過在設備上加裝相應的傳感器,設備廠商可以遠程、隨時隨地對設備進行監控、升級和維護等操作。

吉利加速佈局航天衛星領域,首發雙星年底前酒泉發射

“新基建”新引擎助推業務融合升級

“新基建”大時代下,5G技術、智能駕駛、物聯網、智慧城市、“雲計算”…… 撲面而來的數字化浪潮正在深度重構世界。

吉利加速佈局航天衛星領域,首發雙星年底前酒泉發射

4月20日,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首次列入“新基建”,大通信的“星時代”序幕開啟,吉利衛星項目不僅為吉利自身天地一體化出行生態提供基礎設施,還將圍繞未來出行及其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展開佈局,構建天地一體化服務系統,夯實未來出行底層生態架構,為未來出行、智能製造、無人機運輸、城市管理等多領域提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