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三月一共讀了九本書

《編舟記》by三浦紫苑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把這本書放在第一個講實在是因為太喜歡了。

這是本月最愛,沒有之一。不出意外的話這本書會入選我2019年度最愛的十本書。

故事聽起來很平淡,講述的就是辭典編輯部的一群人耗費十幾年的時間編纂一部名叫《大渡海》的辭典的故事。

我評價小說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情節發展是否有邏輯,一個是內容情感上能否打動我。當然如果小說中有特別出彩的角色設定或是我對作者特別喜愛,我也會在心中為這本書加分。

《編舟記》這本書全中了我對小說的所有要求,它的內容平和沒有什麼尷尬的博人眼球的狗血事件,感情上非常的真摯,給我的感覺就是,就算過了很久,久到我都忘了小說內容,我也會記得當初受到感染的那份心情。人物設定非常飽滿細膩,可以說裡面著墨了的角色我都喜歡。

五分滿分,我想給它打十分。

《後十年集 散文卷》by汪曾祺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很厚的一本散文集,與其說是推薦汪曾祺的這本書不如說是在推薦汪曾祺這個人。

比起一些很深刻的諷喻文字,汪曾祺的文章就顯得很茶餘飯後了。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沒有什麼救世濟世的大志向,我覺得看看汪曾祺的文章還是很不錯的。畢竟在生活中,各人能處理好各人的繁瑣,不狹隘,不偏見就是在為這個社會做好事了。

而汪曾祺就是在身教如何過好眼下的生活,解決些小麻煩,看開些大苦難;發現草木之美,品品人間滋味。

《無人生還》by阿加莎·克里斯蒂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剛看完的時候給了五顆星,現在隔了一段時間覺得當初對這本書的驚豔之感慢慢淡了,所以給了四星。

第一次接觸阿加莎的文章,本格派推理卻不落俗套。

故事講述的是十個有罪之人被聚集在一座孤島上,被法外審判,倒計時式宿命式地一個接一個死亡。

難得的是,一口氣看完這本書不會讓人覺得囉嗦。很多推理都有這個毛病,連續看會覺得有些繁瑣,容易讓讀者不耐煩。但《無人生還》在這點上做的很好,明明每個人的死亡方式都是最開始宣判好了的,但卻不會讓人無聊。

阿加莎的描寫是剋制的,她沒有去宣洩惡,只是客觀地將事實攤開,擺在讀者面前,冷靜而又自持。這大概也是這本書讓人遍體生寒的原因吧——冷眼看惡,漠然致死。無論是故事中十個人所犯的罪還是法外製裁這十人,那種對生命的冷淡漠視,反而成了最好的表達。

這大概是一種剋制的沉鬱吧。

《死了七次的男人》by西澤保彥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文章的設定非常有趣,能夠感覺到西澤保彥所保留的對這個世界孩童式的幻想。但是情節推進和對人物的刻畫又展現出了他作為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所具有的對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與洞悉。(對不起這句話真的太長了)

故事大概講述的是,主角會隨機將某一天度過九次,在新年他的外公被殺害,於是在剩下的幾次重複裡,主角一直在想辦法避免悲劇的發生。

當然,這種巧妙的設定也有一個無法避免的毛病,那就是重複。一口氣看下來真的會覺得有些囉嗦,翻譯本更是加重了這個缺點的殺傷力。

當然,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西澤保彥沒有刻意上價值,而是在簡單的故事敘述中,自然地帶出了人性的外顯——虛張聲勢背後的自卑與嫉妒,為金錢所牽制的虛假親情,為了利益而諂媚的市儈嘴臉,以及掩蓋在不屑的面具下的對真情陪伴的渴望。

《羅生門》by芥川龍之介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由動漫《文豪野犬》引發了對日本文學的興趣,看了《羅生門》。

雖然這個短篇小說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我這裡並沒有非常打動我。

一本書沒有辦法引起共鳴不一定是作者的原因,也可能是讀者的功夫沒到(笑)。

《羅生門》篇幅非常地短,所以這本書還收錄了芥川龍之介的其他短篇。

最打動我的是《地獄變》,畫面描寫非常的豔麗,少女被燒死的那一段又美又讓人心驚,驚的不是少女的死,驚的是,明明燒死少女是如此殘忍的事,而旁觀了這一情節的讀者我,卻也生出了對美的嘆息。彷彿穿過漫長的時空,由這短短几行字的牽引,我被芥川龍之介所凝視,內心的陰暗欲求無所遁形。

《敲響密室之門》by青崎有吾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講述的是兩名偵探一起破案的故事,每個案情很短,所以對案件的刻畫比較淺也算是情理之中。

可以看看殺人手法的點子,單純看故事。

到後面慢慢引出了主線劇情,出現了一個亦敵亦友的“反派”角色,最後也沒有解開整體留下的懸念,應該是有後續。

《陰翳禮讚》by谷崎潤一郎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這本書的核心思想大概是,如何在高速發展的現代設施裡,盡力保存傳統吧。

在傳統的火爐裡裝電炭,窗戶要一面玻璃一面紙,廁所不用方便的瓷磚而要用傳統木板。

谷崎潤一郎不是被時代所拋下的人,相反他很瞭解科技帶給人的便捷,但他卻執著近乎頑固地去保全傳統之美。

我能理解,但沒法完全認同。甚至在某些時刻還會對他的力不從心而生出些憐惜來。(當然這份憐惜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傲慢)

《花的圓舞曲》by川端康成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對這本書很失望。

之前看過川端康成的《雪國》和《湖》,被他細膩的筆觸所打動,無論是刻畫美還是描寫醜,他都非常精準,不誇張不渲染,營造的氣氛很舒適。

但是這一本讓人覺得,這怕不是川端康成的習作練筆?

無論是情節,還是氛圍都無法和前面的兩本比。且不說這本書裡面收錄的故事百分之六十都有女人離開了男人就悲慘不幸後悔萬分這種戲碼,最不能忍的是裡面短篇的質量參差不齊,文筆時好時壞,整體有失控之感。

讓我比較喜歡的是《禽獸》和《母親的初戀》這兩篇,保持了川端康成的水準。

《高度敏感的力量》by卡特琳·佐斯特

星級:★★

三月我讀了哪些書~

各種成長的工具類書都看了些,基本上可以確定我對這個系列的書沒有什麼興趣。

如果書中能提及一些很權威的,讓人耳目一新的科學觀點,那我也是很喜歡的,但實際卻是,大部分這類書籍充滿了對成功學的功利推崇,越是教你如何成長,越是能看到這種渴望背後的焦慮。

大概就是,讓人不要焦慮本身也是一種焦慮的體現。

總體來說,情感上不能打動我,內容上太多陳詞濫調,口號式的方法論讓我收穫感很低。

當然這並不是針對這本書,而是說這類書都有這種通病。

以後再看這類書的可能性很低,如果看了,大概是為了生活吧(滑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