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未過,仍如年少——此文獻給年少的青春


三旬未過,仍如年少——此文獻給年少的青春

“青春又醉倒在,籍籍無名的懷,靠嬉笑來虛度,聚散的慷慨,輾轉卻去不到,對的站臺……”

幾年前的某一天,經朋友推薦,第一次聽到陳鴻宇的歌,《理想三旬》。簡單的一把吉他,彈奏著稍顯憂鬱的曲調,搭配著些許晦澀難懂的歌詞,加上他低沉但不沙啞的嗓音。沒有猶豫,下意識的就將歌曲收藏到了我的喜歡,自此整天循環播放,毫不厭煩。

陳鴻宇的歌,無論曲調還是歌詞,都是那麼值得品嚐回味。像乾澀無味的嘴裡喝進一口清涼甘甜的清泉,霎那間那種舒適自然享受的感覺。仔細回味,玲玲盈耳,餘音繞樑。

就是因為這首歌,改變了我對民謠的看法。民謠可以讓人變得文藝,開始嚮往背起行囊,走向詩和遠方,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是故事的生活。而陳鴻宇的民謠卻道出現實與理想的違背,我想,只有通過民謠,才能到達心裡抵達不到的遠方,才能遇到想見卻見不到的人。

三旬未過,仍如年少——此文獻給年少的青春

都說,喜歡民謠的人都在心底死死的壓著一個青春年少的故事,關於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或許它曾給予過你美好的嚮往,隨後又帶來深夜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痛苦,唯有民謠,能到達內心深處,窺探到你那深藏於心底,不願透露的,專屬於自己的青春故事。

我想,能堅持理想的三旬,那時必定是青春的模樣:

那一年,第一次真正的喜歡上一個人。那一年,擁有什麼都不懂的單純。那一年,明白了什麼是怦然心動,明白了什麼是思念,也明白了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人說這就是愛情的滋味,又酸又甜。

再一年,第一次失去一個喜歡的人。那一年,擁有初嘗愛情的幸福感覺。那一年,明白了什麼是悵然若失,明白了什麼是心痛,也明白了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人說這也是愛情的滋味,又苦又澀。

再一年,再一次真正的喜歡上一個人。那一年,擁有對愛情的牴觸情緒。那一年,明白了什麼是遺憾悔恨,明白了什麼是愧疚,也明白了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人說這才是愛情的滋味,求而不得。

再一年,以為再也不會喜歡上一個人。那一年,以為自己沒再擁有什麼。那一年,明白了什麼是冥冥註定,明白了什麼是報應,也明白了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有人說這最是愛情的滋味,因果循環。

再一年,時間繼續流逝,但故事遠不會結束,仍然會有人循環著重複著,哼著那些民謠,講著那些故事,想著心裡所惦念的那個人和到不了的遠方。

三旬未過,仍如年少——此文獻給年少的青春

青春的模樣,永遠值得回憶和存放。等到了晚年,或許某個冬日的夜晚,一個溫暖的房間,餐桌旁,你的孫子孫女正拽著你讓你講年輕時的故事,你露出回憶的目光,眼角開始有淚光閃動,緩緩講道:“我年輕時啊……你們聽過一首民謠叫做《理想三旬》嗎?”


寫於2020.02.27

李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