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2020年10月29日甘肅三農在線王月英字體:大 中 小

——走進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系列報道之二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10月26日,甘肅三農在線採訪組走進位於肅南縣皇城鎮境內,地處甘、青兩省交界的祁連山東段冷龍嶺北麓,海拔2600—4000米的祁連山高寒牧區。大西北特有的蒼涼雄厚像一副壯美的畫卷緩緩打開。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放眼看去,一望無際的草原,淺黃色的牧草給大地鋪上了一條柔柔軟軟的毯子,遠處的雪峰處處透著爽朗與寧靜。一群群膘肥體壯的羊兒盡情的撒著歡兒。這些羊或有螺旋形大角頸部有橫皺褶或縱皺褶,或無角有縱皺褶,有別於我們平常所見的綿羊,它們有一個洋氣的名字:高山美利奴羊。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省畜牧獸醫局副局長、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站長張力介紹說:高山美利奴羊是以澳洲美利奴羊為父本、甘肅高山細毛羊為母本,運用現代育種先進技術培育成功的新品種。該品種適應2400-4070米生態區,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和生態差異化優勢,羊毛細度達到19.1-21.5微米,性能指標和綜合品質超過了同類型澳洲美利奴羊,實現了澳洲美利奴羊在我國高海拔、高山寒旱生態區的國產化,豐富了羊品種資源的結構。它填補了世界高海拔生態區細型細毛羊育種的空白,是我國高山細毛羊培育的重大突破,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發達的畜牧業是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畜牧業產值一般佔到農業總產值的50%左右,我國畜牧業產值只佔農業總產值的30%左右,其中細毛羊業是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發揮著其它畜種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實施一帶一路、退耕還林還草、農業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新時期,突出細毛羊的發展對整個農業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站黨委書記賀學昌介紹說,高山美利奴羊在毛紡工業中發揮的作用,從保護民族毛紡工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細毛羊。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羊毛進口國和消費國,進口約佔世界貿易量的1/4,其中在服裝生產中的羊毛使用量佔全球總量的27%,為世界服裝用羊毛總量的三分之一。中國又是世界羊毛紡織品和服裝最大的出口國。目前可供工業使用的國產羊毛大約11萬噸(淨毛),其餘全部依賴進口。因此,振興國毛支持我國毛紡工業,是我國細毛羊育種者奮鬥目標,如果我國沒有細毛羊產業就會受制於“洋毛”,被外國封鎖,從而使我國的毛紡企業受到巨大沖擊。

甘肅高山細毛羊從育成至今的30多年間,帶動全省乃至全國細毛羊品質提升,從細羊毛數量和質量上有力地支援了民族毛紡工業,並且以其優秀的品質為各細羊毛主產區贏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劉繼剛告訴我們,經專業機構測算,高山美利奴羊未來5年可獲得經濟效益24.23億元,受我站的支撐和技術示範帶動,細毛羊主產區肅南縣、天祝縣、金昌市永昌羊場的細羊毛價格在同行業中均處於高位。經濟效益十分顯著,對甘肅省細毛羊產區農牧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價值和作用無可估量。

高山美利奴羊如此優秀的種質資源引來同行業的分享,帶動起整個行業的復甦。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細毛種羊3000餘隻,30年間累計已向甘、青、寧、陝、藏、贛、鄂等省區的86個縣市的農牧戶推廣優質細毛種羊近12萬隻,累計改良細毛羊2000多萬隻,社會效益極其顯著。

高山美利奴羊新品種的育成,獲得了國內外同行專家公認,得到科技日報、中國畜牧獸醫報、CCTV7、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科學網、科技日報、中國甘肅網、甘肅農業信息網、每日甘肅、甘肅經濟頻道和甘肅經濟日報等國內主流新聞媒體廣泛報道,產生了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而且為優質種羊的推廣改良和振興國毛寄予了厚望,從輿論上給予細毛羊產業大力的支持。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副站長王英林分析說,我國細毛羊主要分佈在少數民族地區,是少數民族地區最具有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是國家實現偉大復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資源,是幫助農牧民脫貧奔小康的支柱產業,發展細毛羊業對於提高農牧民的生活水平,繁榮農牧區經濟,維護民族基礎和社會穩定具有分重要的意義。

新品種是先進科技生產力的代表,藏羊是傳統落後方式的典型,在該生態區養殖新品種能夠以科技和質量效益代替落後和數量效益,強力維護草原生態平衡,為居於該生態區的藏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兄弟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綜合品質高而無可替代的當家綿羊品種,完全能夠滿足少數民族兄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夙願。

我國細毛羊集中分佈在新疆、內蒙、西藏、青海以及甘肅省的部分地區,這些廣袤的草原和高海拔區域為細毛羊繁衍生存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30多年來,以上省區累計從我站引入細毛種羊10餘萬隻,改良當地細毛羊1000多萬隻,可以說,細毛羊是這些省份眾多少數民族生存的根本和致富的希望,它承載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穩定的重大使命。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育成甘肅細毛羊後,經過長期不懈的改良和培育,羊毛品質指標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為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做出了鮮為人知的貢獻。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從全省來看,細毛羊主要養殖在肅南、天祝、金塔、永昌、山丹等沿祁連山的狹長地帶”。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陳元德說,祁連山作為石羊河流域的發源地,不僅影響著河西綠洲的存亡,而且牽動著甘肅經濟發展的命脈。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從培育成功甘肅高山細毛羊開始,逐步改變了祁連山縣域經濟帶廣大農牧民的養殖品種結構。原來農牧戶多養殖馬、犛牛、山羊、藏羊等對生態破壞嚴重的畜種,後來他們被細毛羊所吸引,很自然逐步淘汰了對生態破壞嚴重的畜種。

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辦公室主任陳顥介紹說,多年來,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長期認真貫徹執行《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以及《祁連山自然保護條列》等法律法規,對本地草原、森林、水資源、冰川、野生動物、草原監理、草原森林防火、林草植被恢復重建、水資源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高山美利奴羊細毛羊新品種帶來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張力指出,甘肅省綿羊繁育技術推廣站始終堅持科研成果體現生態價值,嚴格執行禁牧、休牧、輪牧制度,為全省牧區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其中禁牧草原達到1萬多畝,輪牧和休牧草原達到12萬畝,夏、秋、冬季草原休牧時間分別達到10、8、6個月,給草原生態自然恢復和休養生息以足夠的時間。並強化草原防蝗、滅鼠、清除毒草的研究與實踐,在已經退化的草場上人工補播牧草種子,加施肥料,使其逐步得以恢復,目前,我站19.9萬畝草原植被覆蓋良好,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風吹草低見牛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景象已重現,草畜平衡、生態與保護利用相得益彰,為全省草食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極為典型的範例。

編輯:龐小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