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上期從數學複利的角度嘗試分析了現實中的現實案例,面對反直覺的非線性增長,深陷其中的人是無法自拔的。今天我們就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下企業家為何會陷進去,又為何在發現自己陷進去的時候又不能主動自拔的呢?

上期鏈接: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複利(數學篇)

從個人能力、經歷與智力水平來說,這些企業家都是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出來的,都屬於社會中的精英。有的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與國內頂級商學院的培育。

參考新聞:安徽無為縣花30萬送企業老總赴清華進修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今天我們從就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嘗試剖析其產生的心理學邏輯。

首先請誠實的回答下面3個問題:

1、 你有以下2種選擇,A/一定能賺10萬元,B/你有80%的概率賺到13萬元,20%的概率什麼都得不到。

2、 你有以下2種選擇,A/一定賠10萬元,B/你有80%的概率賠13萬元。20%概率不賠錢!

3、 你有以下2種選擇,A/賺10萬,B/賠10萬,哪一種給你帶來的心理波動更強烈更持久?

大部分人的直覺選擇會是:第一個問題選A,落袋為安。第二個問題選B,直面風險。第三個問題選B,損失更痛苦

這就是著名的前景理論(又稱:損失厭惡),由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學者丹尼爾卡尼曼和特韋斯基於1979年首次提出。

前景理論的三個重要特徵:

確定效應:面對得到,落袋為安

損失效應:面對損失,直面風險。(備註:面對長期希望擁有但仍未擁有的東西,人類通常也會認為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損失規避:損失帶來的心理反應是得到帶來的心理反應的2.75倍。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前景理論的產生原因:人是由基因決定受模因影響的動物。而基因突變需要數百萬年,從智人到現代人類的標誌性事件:認知革命,距今不過7萬年,基因突變還來不及完成自然選擇,人類基因中沒有理性模式。也就是說現代人類是頂著7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的大腦生活在現代社會。

備註:模因指群居動物的人在群體生活中形成的社會道德與行為規範。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你跟什麼樣的在一起,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是與你相處時間最多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回到上期討論的案例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在面對政府的刺激經濟政策以及銀行送上門(此處應該打引號)來的無抵押的聯合擔保貸款的蛋糕時,企業家為何會陷進去?

不拿錢:感受到的是損失效應

拿錢:感受到的是確定效應

面對確定效應的誘惑以及損失效應的2.75倍心理痛苦反應,大部分有建功立業志向的聰明人是扛不住這種心理誘惑,不理性行為由此發生。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因為複利的迷惑性與隱蔽性,造成在發生的早期,大部分人是無法感知到危險的存在。但是當風險被感知時,聰明人又為何不能主動自拔呢?

主動自拔-放棄:感受到的是確定性損失。

堅持:感受到的是損失效應,直面風險。參考測試題第2題。

面對損失效應帶來的2.75倍心理痛苦體驗,大部分人會選擇堅持並直面風險,甚至以命相搏。明知堅持的時間越久,風險越大,甚至會由企業波及到對家庭的傷害,仍然不惜一切代價試圖掙脫漩渦。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人生兩大悲劇:

順利時落袋為安,失利時以命相搏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企業家們也懂得了這個道理,悲劇會避免嗎?

答案是:不能

損失厭惡,是人類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結構性缺陷,我們的大腦沒有理性模式。理性人在原始社會根本無法生存,理性基因自然無法延續到現代人類。(例:遠古祖先遇到老虎,是跑還是思考下老虎會不會吃他,顯然後者會被淘汰)。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除非有以下2種可能,能夠避免災難的發生:

1、 聯合擔保這件事,從政府與銀行層面不出現,市場沒有這種貸款產品。

2、 企業家能借助哲學,找到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堅持原則。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以下3句話送給大家:

諾基亞CEO: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

牛頓:我可以準確計算天體的運行規律,卻無法預測人們的瘋狂。

巴菲特:這輩子我都不會再進拍賣行。

誰扼殺了無為的電纜產業-損失厭惡(認知心理學篇)

我說的都是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