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要求險企自查資金運用違規,投資開發、銷售商業住宅被列為重點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廖丹

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銀保監會已於日前向保險機構及保險資金運用屬地監管試點銀保監局下發通知,要求開展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違規問題自查自糾和風險排查。

據悉,這次自查聚焦保險資金運用領城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和重大風險隱患,保險公司要在6月30日前上報自查結果。

重點排查四大方面內容

通知要求,各保險機構應當聚焦投資決策運行機制、資金運用範圍和模式、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各投資業務等重點領域,開展違規問題自査自糾和風險排查。自查範圍為2018年以來發生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

在投資決策運行機制上,要重點核査的內容包括:核查投資決策和運作機制透明性、科學性,檢查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保險資金運用職責劃分情況,防範監督機制失衡或內控建設缺位;

清查保險公司股東違法違規干預保險資金運用情況,嚴格規範股東行為。核査保險公司首席投資官和保險資管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配備情況,以及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部門設置情況。

在資金運用範圍和模式上,自查重點是:核查是否存在超監管規定範圍投資,或在不具備投資管理能力下直接開展相應領域投資的行為。核查保險公司是否存在配置大類資產超監管比例,或投資單一資產和單一交易對手超集中度上限比例情形。檢査委託投資合規性,重點核查保險公司是否存在妨礙干預受託人正常履責,以及受託人提供通道服務或進行轉委託的情形。

此外,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也是一大自查重點領域。通知要求,從嚴檢查保險資金運用關聯交易投資決策的科學性、交易定價的合理性和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核査資金運用關聯交易投資餘額和比例是否存在不符合關聯交易監管要求的情形。嚴格核查利用未上市股權和不動產投資等設立平臺公司,掩蓋底層資產,隱匿資金真實去向,逃避監管的違法違規行為。從嚴檢查通過其他公司代持債券,或利用未上市股權、不動產、基礎設施等另類投資輸送利益等行為。

此次自查內容還包括幾個重點領域投資風險

核査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等重大投資的合規性和內控情況,防範投資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核査公開市場投資品種合規性,重點核查是否存在股票投資內幕交易和“老鼠倉”情形。核査金融產品底層基礎資產屬性和風險狀況。清査利用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為其他金融機構提供通道情況。核査內保外貸業務整改情況,檢査境外新增投資項目合規性。

6月底前上報自查結果

銀保監會對此次自查也提出了要求,其一是“高度重視,壓實責任”。要求保險機構高度重視此次專項風險排査工作,成立由董事長或總經理擔任第一責任人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任務分工,確保摸排規定動作到位。

其二是“全面排查,認真整改”。通知要求,各機構應當以此次專項排查為契機,認真查找保險資金運用領域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和重大風險隱患,實事求是反映保險資金運用狀況。對於在自查中發現的問題和風險,要認真做好整改工作,有效防範資金運用風險,提高合規經營水平。

其三是“加強督導,嚴肅問責”。北京、上海、江蘇、湖北、廣東、深圳銀保監局在內的各屬地監管試點局,要加強對本地區保險機構自査工作的督促指導。

對於主動揭示問題、積極整改的機構,將酌情從輕處理或免於處理;對於自査不認真、風險暴露不充分、報告零風險,或瞞報、漏報重大合規問題的機構,銀保監會將對其公開通報,嚴肅問責;情節嚴重的,將採取限制保險資金運用形式與比例,責令調整相關高管人員等措施。

銀保監會還要求各機構保質保量、按時報送自查結果。通知強調,各機構要按照排查工作要求,於2020年6月30日前上報自查結果。其中,自査報告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資金運用整體情況、對照重點排查內容逐項自查情況、發現的主要問題和潛在風險、已採取的整改措施及下一步整改計劃等。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9-2020保險資管業綜合調研數據顯示,險資已經成為了當下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數據顯示,保險資產管理業參與主體增加,目前共有35家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總資產規模達到18.11萬億;規模增長較快(16.45%),為近四年最高;行業管理費收入突破250億元,實現快速增長。

銀保監會要求險企自查資金運用違規,投資開發、銷售商業住宅被列為重點
銀保監會要求險企自查資金運用違規,投資開發、銷售商業住宅被列為重點

此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表示,後疫情經濟存在困難與挑戰,要有信心、恆心和決心。後疫情時代,經濟運行還面臨一些困難,政策的走向和成效還需要觀察。特別是國內後疫情時代與海外疫情蔓延雙重交叉,使得經濟增長和保險資金運用面臨的形勢更加複雜,需要集行業力量重點研究應對。未來的形勢機遇和挑戰同在,希望大家要有信心,中長期趨勢是好的;要有恆心,堅持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要有決心,共同努力維護保險資產的安全、穩健運行。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