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千万莫入这些坑

生命在于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日常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矫治肥胖体型,改善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比如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等。

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千万莫入这些坑|健康科普

为什么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

一些非常有心的糖尿病患者会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结果发现自己运动后的血糖反而比运动前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分析有三种可能性。

应激性高血糖: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较高(>14mmol/L),在运动开始后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糖反调激素水平增加,尤其是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肝糖输出增加,另外运动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抑制,最终导致血糖浓度急剧上升,一般到40~60分钟后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因此对于血糖>14mmol/L的患者不建议运动。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前要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太高,可以用速效胰岛素稍微降一降血糖,并且多喝点水,在开始运动,如果运动前血糖偏低,可以适当喝一点含糖饮料,来保证血糖的相对平稳。

反跳性高血糖:有的糖尿病患者不能合理安排运动计划,单次运动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可能发生患者未察觉的低血糖,之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

胃轻瘫:如果患者存在胃轻瘫的情况,进餐后的食物消化吸收延后,导致血糖高峰延迟,运动前测定的血糖是偏低的,而运动后的血糖与延迟的高峰有重叠,可能出现运动后血糖反而比运动前高的情况。

因此,虽然说糖尿病患者坚持运动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遵循安全性、科学有效性和个体化三个基本原则,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下面来讲讲日常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坑。

每天散步效果不佳?

运动形式有很多种,有的需要借助器械,要有一定的场地,而有的简便易行,其中散步值得推荐,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然而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选择散步30分钟,并起不到多少运动效果。

运动的个体化原则:运动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散步属于强度较低的运动形式,适合于年龄较轻,消瘦且体力不足的人,此外,健身操、太极拳、平地骑自行车或轻便的家务劳动也适合这类人群。

对于中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多人体型偏胖,需要控制体重达到正常范围,因此运动计划中需要加入减肥的目标,每天30分钟的散步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心脏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类似快走、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登山、游泳、跳现代舞、滑冰和骑自行车上高坡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形式,在体力运动的情况下,还应该增加高强度或对抗性运动,如举重、重体力劳动或具有竞赛性的体育活动,如球类比赛等。

运动强度和靶心率:运动强度要适量,强度过低只有安慰作用,但可改善主观感觉。强度过大,无氧代谢比重增加,治疗作用降低,且可引起心血管负荷过度或运动器官损伤,应予以避免。只有当运动强度达到50%最大摄氧量时才能改善代谢和心血管功能,可以通过靶心率来评价,一般人,最高心率=220-年龄,最高心率的70%-80%可作为靶心率。运动中监测心率,达到靶心率的运动时间才作为真正有效的运动时间量。

被忽视的抗阻力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该进行有氧运动,这类运动的特点为: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大肌肉群的运动,能消耗葡萄糖,动员脂肪并增强心肺功能。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抗阻力训练,抗阻运动指的是肌肉在克服外来阻力时进行的主动运动,包括克服自身重量(如俯卧撑、蹲起等)以及借助训练器械(如哑铃)等运动。抗阻训练可改善人体成分、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的有效方法,并且有研究显示,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这部分运动往往被糖尿病患者忽视,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抗阻训练2-3次,隔天练习,不仅有助于改善血糖,还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等。

特殊人群的运动选择有讲究

在选择运动种类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糖尿病患者伴随慢性并发症的情况也需要被考虑,不同情况下,有一些不宜采取的运动形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不宜从事的运动:高强度或剧烈的运动,负氧运动;阻力运动;跳跃运动;包含憋气动作的运动,比如举重、潜水、头低于腰的运动。

糖尿病神经病变者:有保护性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活动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可以进行游泳、骑车、划船、坐在椅子上的运动、上肢运动,以及其他非负重运动;应注意运动时所穿鞋子的舒适性。在运动前后常规检查足部;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应该避免过度伸展和负重的动作。

糖尿病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者:根据病情不同,可从事轻到中等程度的运动。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打球、跳舞、及一些轻中度家务劳务,如拖地板、擦窗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步行、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打球、跳舞、及一些轻中度家务劳动,如拖地板擦窗等,其中,步行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每周坚持一种运动至少3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以避免对关节和肌肉的损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