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疫情之下,不少外貿出口企業面臨巨大壓力。位於嘉定工業區的臺資企業喬山健身器材面對海外訂單下挫、業績大幅縮水的困境,在屬地政府的支持下,及時調整生產戰略、主動尋找新的商機,在危機中實現逆勢上揚。請聽記者趙宏輝發來的報道: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走進喬山健身器材上海公司的生產車間,加工、焊接、封裝,各條流水線正馬力全開,機器手臂、自動切割機等智能設備也在全力運轉。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倉庫裡,叉車正將一箱箱貨物運送上車。業務總監孫其安說,目前工廠每天的產能在800臺左右,其中九成以上產品都出口海外:“我們的產能規劃是70%,是按預估的先做好,另外30%是接單生產,依據需求的變動,熱銷的趕快補。”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時間撥回兩個月前,企業剛復工時,卻遇到了不少難題。剛開始,由於人手不齊,產能提不上去。但隨著國外疫情蔓延,和公司合作的健身俱樂部紛紛關門,大量海外訂單取消。原本擔心交不出貨,結果卻變成了出不去。總經理李永楷說,就是在那一個月裡,他的頭髮都愁白了。 李永楷:“因為歐美他們的健身房全部都已經關閉了,員工全部都要居家隔離,我們主要的商用客戶受到很大的影響,下去大概70%~75%。”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如何找到脫困之路?一條信息很快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在電商平臺“亞馬遜”上,公司生產的兩款家用型電動跑步機銷量在兩週內上升了四倍。這讓嗅覺敏銳的李永楷很快看到了商機,馬上將主攻方向從原本的商用高端產品,轉為生產家用產品。 李永楷:“很多居家隔離的,也很想運動,就會買我們的健身器材。我們馬上調整生產策略,商用的產能只維持20%,剩下80%調撥給家用。電商的銷售量3月份增加了150%,4月份跟去年同期增加100%。”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及時調整生產戰略,讓公司的業績逆勢上揚,同時也開拓了新的藍海。目前,公司正著手新產品的研發,計劃以直播私人教練課程和穿戴式健身器材吸引更多用戶居家健身。而這期間,嘉定區政府也給予了及時幫助。區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倪琴說,他們通過走訪,對轄區內不同類型的臺資企業進行了1對1指導。 倪琴:“比如說食品類企業,它對衛生要求、員工的健康許可證特別高,我們就出一個政策,比如製造業的,進行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復工能夠達到他們的預期值。” 截至目前,在滬的臺資中,製造業企業都已基本復工,生產型服務業企業和生活型服務業企業的復工率也分別達到了九成和七成,實現平穩有序復工。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趙宏輝 編輯:山巍 責任編輯:金曉英

「聽」疫情之下的外貿企業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