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張秋麗是楊陵區大寨街道辦寨東村村民,初次見她時,穿著一身運動衣,留著齊耳短髮,這樣的打扮,讓她顯得格外幹練利落。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今年45歲的她,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村裡竟然辦起了服裝廠,更沒有想過自己能通過培訓,在這裡上班,成為服裝廠裡的一名正式員工。

對於她而言,做過銷售,也做過餐飲。之前的工作雖說在大城市上班,但卻離家遠,照顧不上家人。

2019年9月份對於像她一樣的寨東村村民而言,是個特殊的時期,從那時開始,村委會西南處的那片荒草地被利用,蓋起了服裝廠,重新煥發了生機,這對於她來說,可能是個機會。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看著服裝廠一天一個樣,張秋麗萬分欣喜。於是,就在第一批招工的時候,她立馬報名參加了培訓,幸運的是,經過一個月時間她通過了考核並留了下來,還拿到了當月的工資。和張秋麗一樣留下來的,共有40人。

走進偌大的廠房裡,縫紉機、鎖邊機、裁剪機、釘釦機 、小燙臺等設備一應俱全,噠噠噠噠的縫紉機聲不絕於耳,還夾雜著技術員指導生產的聲音。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衣領上的標籤,要沿著中間對齊。”

“您看這樣行不行?”

“好好好,非常好,就是這樣,下一個還照著這樣子做,衣服的質量要有保障。”

這段話,是張秋麗與服裝廠技術指導老師張康定之間的對話。她能有今天這樣的技術,離不開張康定的指導。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說起張康定,他可是寨東村的一位能人,20幾年前就在南方服裝廠打工,多年來學了一身製作生產服裝的手藝,後來也在村裡搞起了服裝廠,辦得有聲有色。現在看到村裡發展集體經濟,在政府的支持下辦起了服裝廠,於是他也加入到這個大集體中,將自己學到的技術傳授給村民。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我感覺村裡經濟發展比較落後,大夥兒缺個像樣的職業,現在有這麼個機會,我就希望我能盡我所學為大家教一門技術,為咱村上的經濟發展做點貢獻。”張康定說。

正是有了張康定這樣的技術指導老師,才讓張秋麗等一批人對服裝製作有了基礎和底氣。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他們所在的服裝廠叫楊凌秀姿服裝科技有限公司,是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下設企業,投資由集體投資、股民入股、政府資助三部分組成,這也是楊凌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實踐和探索。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我們村集體多年來一直沒有收入,群眾都在外打工或者做生意,很不穩定,所以我們考慮發動群眾積極性,為他們在家門口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服裝廠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寨東村黨支部副書記、服裝廠總經理張選民說。記者在與他聊天中得知,現在已經有46戶村民在服裝廠入股了共333600元,用來發展壯大村集體產業,也相信這個產業未來能給他們帶來可觀的收入。

“現在我們已經接到了志願者馬甲、環衛工工服、學校校服等一批訂單,正在批量生產,這樣的場景也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得多。對於我們村集體經濟發展而言,服裝廠只是個起點,下一步還要帶動村裡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一條讓群眾在家門口上班、在家門口受益、村集體持續向好發展的路子。” 張選民說。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工廠滿負荷運營後,將實現年產5萬套各類服裝的產能,同時帶動就業100餘人。

對於現在的張秋麗而言,在家門口有個事幹,不僅方便照顧家裡,還有一些額外的收入,她挺滿足的。“雖說剛開始工資不是很高,和我之前上班有差距,但是我們這兒計件算工資,我相信,等我手藝練熟以後,要比現在工資高多了,我對服裝廠的前景很看好。”張秋麗說。

記者:行波 劉智輝

編輯:趙桃子

村嫂張秋麗上崗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