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容易當的媽,更沒有一個不焦慮的媽

1

最近無聊時刷微博,看到一條許久沒有聯繫的高中同學的微博。

大致內容就是,她家寶貝女兒剛滿1週歲,但臉上有一個稍有點顯眼的胎記,讓她懊惱不已,便帶著寶寶遠赴北京去做激光祛除。

先別開始妄加評判或怒噴這個愛美的媽媽。

其實讓她如此下定決心,要給小寶寶祛除臉上胎記的原因,便是她自己嘴角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胎記。這也是她在中學時期所有自卑和痛苦的回憶。同學會因為她臉上的胎記給她取外號,會因為臉上沒那麼幹淨而缺少自信。

但當外人不理解,肆意評判這是一個矯情的媽媽時,她也在心疼自己的寶貝女兒那麼小就要面對陌生手術帶來的恐懼,甚至疼痛。但發自內心,她只是希望力所能及幫孩子掃除掉未來可能出現的障礙、困難、甚至嘲笑。

大概,每一個女人,都會在變成媽媽這個角色後,變得莫名焦慮,會將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全部設想和預演一遍,竭盡全力為自己的孩子披荊斬棘。

沒有一個容易當的媽,更沒有一個不焦慮的媽


就像這個渴望給自己寶貝女兒祛除臉上胎記的媽媽,她只是擔心自己小時候自卑的煩惱在孩子身上再次上演,她只是擔心因為臉上的一點點不完美而讓孩子失去了擁有更多美好記憶的權利。

2

沒想到,一條微博竟也讓我焦慮起來。我開始對著鏡子認真觀察,並叫來老公一起,生怕自己有哪些不完美遺傳到了孩子身上。

“ 你這才懷孕6個多月,考慮的問題也太多了吧,一切順其自然,生出來再說。”

對於爸爸的角色,在懷孕期間,他所有的幻想都是詩和遠方。比如如何帶著兒子打遊戲,如何和兒子一起馳騁在籃球場,如何給小公主辦個夢幻的生日party。

而媽媽,則在那顆小種子孕育時,便開始考慮:

☞ 長相,最好結合爸媽的優點,如果女兒像他爸那種扇風耳可怎麼辦?

☞ 性格,也最好可以取其爸媽的精華,動中有靜,暖人貼心識大體。

☞ 智商,當然也不能輸給爸媽,既要有爸爸數理化的強邏輯,還要有媽媽的語言天賦。

☞ 最好還要有幾個才藝,是學音樂還是學美術?

☞ 未來的另一半,外貌、性格、學歷也需要樣樣合格。

......


從孩子出生到未來幾十年要完成和實現的若干事項,可能在孕育期都早已被親媽擬下了長達幾十頁的草稿。

一旁豬隊友一般的親爸可能會吐槽這當媽的也是自尋煩惱,但殊不知這似乎是當媽與生俱來的焦慮使命。

沒有一個容易當的媽,更沒有一個不焦慮的媽


操心的人設從驗孕棒上的雙條槓就已經開始了。

比如,出生在大月份的寶寶,上學可能要晚一年,有可能耽誤了最佳開發時期。

再比如,懷孕前一個月喝了酒,吃了藥,那寶寶的畸形概率是多少,智商影響率又有多高?

當然,每次產檢還會伴隨著,各種不安。胳膊腿是否長齊全了,生長速度是否緩慢了,胎教是不是開始晚了。

一系列老母親該有的焦慮,都會隨之而來,且會愈演愈烈。

3

前段時間,閨蜜邀請我去參加一個講座,主要內容就是關於如何培養孩子在智能化時代具備必要技能。本以為大多參與的家長該是步入學齡後的,沒想到除了清一色的母親上陣,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孕媽,以及話還沒說清的小baby媽媽。

那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的至理名言,早已根深蒂固地紮根於各位老母親的心裡,甚至90後的寶媽都堅信不疑,不聽這句老話,吃虧在眼前。

沒有一個容易當的媽,更沒有一個不焦慮的媽


不得不承認,生娃的確會改變一個女人的人生。

可能以前那個穿破洞牛仔褲露腰露肚臍的女孩,在當媽後變得保守起來,因為怕生病,沒人照顧孩子。

可能以前那個酷愛極限運動,想要走南闖北的女漢子,在當媽後變得文雅起來,因為惜命,根本離不開孩子。

作為老母親的焦慮操縱著當媽的所想所盼和所怕,再也不敢甩下豪言壯志“ 哪有什麼我怕的事”。

4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關於美國的「資優」項目。在眾多美國媽媽眼裡,那就是一個天才班,被選中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優、更定製化的天才教學服務。很多家長甚至讓還沒脫掉紙尿褲的孩子擠入這個項目。

很明顯,焦慮提前早已是全球普遍的現象。傳說中的散養、放養時代似乎早已消失,「虎媽」式的教育理念被更廣泛地理解和認同。

無論是被逼無奈地焦慮,還是正大光明地焦慮,這屆親媽不容易是不爭的事實了。

沒有一個容易當的媽,更沒有一個不焦慮的媽


只願身邊的豬隊友可以同舟共濟,堅決服從並配合當媽的使命感。但願早操心,早享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