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本文的題目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爭議不斷,但社會共識還是有的,那就是經濟建設不必以破壞文化遺產為前提,地區發展和文物保護是可以很好的兼顧。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但這個有很明確結論的話題為什麼還要被人們一次一次的提起?今天看來這不是炒冷飯,也不是無病呻吟,因為保護文物,傳承文化遺存的意識在某些人眼裡還是極為缺乏,甚至許多地方出現了以經濟為名,大肆破壞成片文物和歷史建築的事情。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以前對這種行為的譴責還多集中在民間和學術層面,但最近官方也看不下去了,並破天荒的發出了最嚴重的譴責。近期,住建部、國家文物局下發了《關於部分保護不力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通報》。聊城、大同、洛陽、韓城、哈爾濱五座“歷史文化名城”躋身榜單,這五座城市因“歷史文化遺存遭到嚴重破壞,歷史文化價值受到嚴重影響”而遭到住建部和文物局的通報批評,並被要求限期整改。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雖然都是被通報批評,但五個城市的“罪名”卻各不相同,我們選取聊城和大同這兩個城市來進行分析,首先是因為聊城在此五個城市中“狀況最差”,且有被退出歷史文化名城的可能;其次,同樣被通報,兩座城市的民意反映截然不同,這也能更好的為我們權衡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的各種因素,並做出對比研究。


“面目全非”的運河古都、江北水城

作為一句深入人心的宣傳廣告用語,號稱“運河古都、江北水城”的山東聊城世人皆知。但許多慕名前來的遊客有所不知,現在親眼所見的這個運河古城徹徹底底的變成了一個“假古董”,除了零星古建築被保留外,整個面積達一平方公里的古城,歷史建築連帶古城肌理幾乎被一掃而光,重新建設。

更為諷刺的是,重建後的聊城幾乎就是一個大型別墅樓盤,在推平原有民居,遷走原住民以後,古城中開發起了動輒百萬起的高檔別墅。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詭異的是,早在2013年,住建部、國家文物局通過檢查,發現並通報了8座保護不力的名城,而聊城也赫然在列。時任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點名批評聊城“拆真名城,建假古董”。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但這也並未阻止聊城的腳步,時至今日已經達到了“破壞過甚,幾乎不可逆轉”的地步。而當地民眾也對這種行為搞高檔房地產開發的行為嗤之以鼻,怨聲載道。(頭條號浮世財經會原創作品,禁止抄襲)


同樣“拆舊建新”的大同,為什麼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拍手叫好?

山西大同因為同樣的“存在在古城或歷史文化街區內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問題”而被通報批評。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評估檢查專家認為,大同的仿古建築,是移植來榆次古城的晉中風格,和大同本身的雁北民居並不相符。但談到拆真問題上,大同並未收到太多指責。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在大同原市長耿彥波主持大同古城更新改造之前,大同古城的居民生活環境超乎想象的惡劣,房屋大多破落不堪。雖然城裡居民的老房子被拆掉了,但大量居民至此以後擺脫了惡劣的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和物質條件獲得了極大的改善。況且被拆掉的民居有價值的很少,大多數是建國後質量不高的土坯房。因此,這麼多年面對外界的質疑,大同居民還是由衷的對耿彥波市長表示感謝。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如何平衡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

遺產保護和經濟發展並不衝突,而且在保護和發展中,有效的改善民生,想方設法增加居民的收入,這才是最根本的出發點。因此大同人民才真心擁護自己的古城建設。而以此出發點為基礎,各古城建設者和保護者應該徹底轉變思路。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山西平遙、四川閬中、江蘇蘇州,許多城市都是保護遺產、有效利用遺產的典範。首先,這些地方不搞大拆大建,而且保存著原始的城市肌理和傳統建築文化風貌,整體保護,科學規劃,不亂建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築、西式建築。其次,這些古城保留了大量的原生居民,從而保持了古城文化形態的多樣性,避免了單一發展旅遊而造成的空心化和雷同化。

聊城、大同被通報背後:文化名城之殤,經濟建設和遺產保護之辯


城市文明,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文明,若刨去原生居民,搞再高大上的復古運動也是在做面子,需要人們傳承的鮮活的文化,難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