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一般來說,按照小說、漫畫、動畫、影視劇的次序所改編的作品,質量內容上往往會遞減:小說>漫畫>動畫>影視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慘遭動畫化”,“慘遭影視化”。雖說只是對改編作品播映前的吐槽,但最終的評判還是要等看過改編作品後再決定,該看還是會看的~(真香)

因為一個項目的開啟,往往在原作IP的選取上斟酌再斟酌,從人氣、質量、可變現等各方面考量,只要不過於任性的製作方,改編作品往往會照顧到原作粉,畢竟也是天然的粉絲基礎,但能做到照顧各路粉絲的完美作品還是少數的。

而18年一部很神奇的改編作品,將“質量遞減”規則逆襲。成功將狗血瑪麗蘇原作漫畫,變成了還算不錯的搞笑戀愛動畫——《通靈妃》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通靈妃》改編自同名漫畫,由繪夢製作的一部“沙雕瑪麗蘇”動畫作品,本期將探討一下這部動畫,以及“瑪麗蘇”和“沙雕”的相關問題。

沙雕就夠了

繪夢作為典型的“官會玩”,由其製作的《一人之下》、《王牌御史》等,多多少少都會有魔性神曲的聲名在外,《通靈妃》有此特色也不足為奇。

就這部動畫來說,毫不誇張的說,幾近一半的觀眾是被魔性、土潮的op《嘎嘎》吸引而來。初聽下來會被炸得有些懵,結果越聽越上頭。當然也不排除會有一小波人反感,但多數聽眾是接受的,甚至上頭。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從op的畫面來看,是與正劇幾乎毫不相關的角色展示,以及集體蹦迪,加上炫酷的字幕和背景,進一步也能看出劇組的目的——玩與自黑

十分不正經的op,讓觀眾看清楚了沙雕的內核,進一步轉移劇情硬傷的注意力,塑造一個搞笑戀愛的形象,不論是觀眾的預期還是觀感,並不會過多集中在劇情之上,形成一種效果:都這麼沙雕了,當然是選擇原諒他~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可以說,無論從宣傳還是作品本身來說,都是一個十分聰明的行為

鬼畜、瑪麗蘇、偶爾開車,不分次元的梗頻繁出沒,正片中諸多不正經的要素,也算是對op的一個前後照應。其次是兩個方言版本配音,尤其是河南方言版的評分超過了原版,更能側面證明,網友們就是將其認定為沙雕番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動畫化作品還算可以接受的情況下,觀眾前來獲取快樂,沒人過多深究劇情,對這部動畫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瑪麗蘇”的格局

撒撒糖,皮一下,這就是“瑪麗蘇”動畫能達到及格以上的要求,畢竟能獲得快樂就是對非正劇動畫的基礎要求了。當滿屏自發的刷起粉紅色彈幕,也就是戀愛瑪麗蘇作品的上限了。

想要打通優秀,那就必須有一方面足夠有深度,如深度處理細膩的情感;或者融合其他元素,如推理、玄幻、歷史、文化……

純瑪麗蘇觀眾範圍本身受限,想要打造一部高度好評的作品十分不易。能將原作並沒有多優秀的純瑪麗蘇“魔改”成現在的樣子,能看出製作方十分盡心盡力。至於這種改編能力,為什麼沒能用到其他好IP好原作上……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咯~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瑪麗蘇不是沒有好作品,或者說瑪麗蘇這個命題就有些“不倫不類”,卡在正劇和純愛之間。既沒有單純描述愛情,能讓人感懷初戀的感覺,也沒有做到正劇邏輯嚴密的劇情,夾雜了不少生搬硬套的橋段。

因此,應當是沒有思考的瑪麗蘇不是好作品。

沒有思考的結果就是脫離現實,雖然我們在徜徉在二次元中,但任何藝術作品是不可能離開現實的,導致的最嚴重結果便是沒有共鳴感。沒能喚起觀眾情緒的作品,快樂也好感動也罷,如何評判不必多說。

“沙雕”的本質

沙雕能拯救一時,但不能拯救一世。

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快樂沒有任何問題,相聲小品裡的包袱、影視動漫裡的笑點,但關鍵是在快樂之餘,能否得到一些深思。

同樣也有些沙雕氣息的《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在各種梗齊飛的同時,也對社會問題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再如19年的國產2d黑馬作品《漢化日記》,同樣從社會常見的現狀出發,設置了諸多“人間真實”的梗。

沙雕拯救一切:逆向改編,它是國產動畫最成功的魔改之一

沙雕在情感面前,可以是一種角色們的相處方式,但卻是無法喧賓奪主的,無論有多少要素,最終還是要回歸劇情

我相信,不會有任何動畫製作方,願意看到觀眾提起自己製作的作品時,只剩下一個魔性op的印象了。


總體來說,《通靈妃》值得一看,卻不會被劇情黨看好。“沙雕”元素拯救了第一季和原作劇本,如op這樣的“騷操作”也是一種可以借鑑的思路,至少要在一方面能“餵飽”觀眾,劇情不夠,“沙雕”來湊。

如果動畫來了第二季,沒有足夠好的劇情做支撐的話,再來兩個神曲或許也無法達到第一季的成果。

圖源網絡,原創寫作,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