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徵和二年,西漢內閣首腦、退休老將軍,寶刀未老,三下五除二抓獲國家一級通緝犯危險人物朱世安,結果被朱世安反咬一口,控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公孫賀魚肉百姓。最終,寶刀未老變成了晚節不保,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其家族一夜間覆滅。

封建時期的中國,選擇王朝繼承人,一直都是件風險係數極高的事。它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於國家整體而言,錯誤的繼承人將影響國家方針和路線,大大動搖根基。其二,於繼承者自身而言,他會在繼位前遭受到各方競爭者的攻擊。

單單是第二方面,歷史上的例子便多的不勝枚舉。

遠的不提,先說清代:努爾哈赤25歲起兵,統一建州後,也算事業有成了。他的長子褚英被視為繼承者不二人選。然而在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稱汗建後金的前三年),“四貝勒”與“五大臣”結成聯盟,站在褚英對立面。最終,褚英先是被圈禁,後處死。

三代之後,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簡直是個翻版:愛新覺羅胤礽同樣很早就是儲君,中年過後與大臣、兄弟產生嫌隙,被彈劾、圈禁、被廢。

頗有政治頭腦的李世民,在這裡也遇到了他的軟板: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聯合李元昌、侯君集、杜荷、趙節逼宮。這場政變的成因,是魏王李泰集團的變強,隨之而來,父子間嫌隙漸增。

發現沒有,歷史上這麼多次繼承人的爭端,到最後,往往會以團體黨爭的形式呈現。歸根結底,有相同利益訴求的人,最終總能走到一起罷了。西漢,武帝年間的巫蠱之禍,就是一場針對繼承者的“團體戰”,其涉及人物繁雜,時間線也拉得很長。

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第一階段:鋪墊期 涉及人物:外戚團體

劉徹剛剛做上太子時,身邊有一個舍人,名叫公孫賀。等到劉徹繼位,公孫賀出任太僕一職,得到重用和信任。多年後,衛子夫得寵,她的姐姐衛君襦被指婚給公孫賀。

從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開始,公孫賀多次以輕車將軍的身份出征匈奴,雖很少立功,但是仍舊被武帝信任著。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原丞相石慶亡故,公孫賀接受金印紫綬,成為新的丞相。他此刻同時也是衛子夫的姐夫,太子劉據最有力的支撐。

其實不難發現,歷史上的王朝有這樣一個定律:開國時欣欣向榮,小心謹慎,但是隨著新的階級體系形成,為了鞏固階級的既得利益,腐敗隨之而來,因為腐,法度此時也失效了。那麼這個規律,用在人、家族身上,同樣解釋得通:剛發家時,充滿正面性質的奮鬥,但一旦財富與權力積累,“自律”與“讓步”就成為難事。

公孫賀有個兒子,名公孫敬聲,是個贏在起跑線上的男孩兒,他一出生,就是皇帝的外甥,後來也領到太僕的職務,管理皇宮的車馬,位列九卿之一。《漢書》裡,他挪用了北軍軍餉一千九百萬兩,因而被關入大牢。

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第二階段:爆發期 涉及人物:外戚集團,遊俠朱世安

古代的許多法律制度,是允許變通的。例如,將軍打了敗仗,按律當死,但卻可以“贖為庶人”。公孫敬聲犯了大罪,公孫賀於是打算從其他方面立功,換回兒子的自由。

那段時間有一個遊俠朱世安令政府很頭疼,我們不知道他反了什麼罪,武帝非要抓住他,可就是抓不住。公孫賀遂想,通過緝拿朱世安博得上司劉徹的諒解。

於是,後人就能讀到非常滑稽的一幕:西漢內閣首腦、退休老將軍,寶刀未老,三下五除二抓獲國家一級通緝犯危險人物朱世安,結果被朱世安反咬一口,控告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公孫賀魚肉百姓。最終,寶刀未老變成了晚節不保,公孫賀父子死於獄中,其家族一夜間覆滅。

衛子夫女兒諸邑公主、衛青兒子衛伉,受到牽連,亦亡。

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第三階段:決戰 涉及人物:明線江充暗線李廣利等;衛後,太子,武帝

在研究“大決戰”時,我想過許多切入點,朱世安?江充?太子劉據?但覺得都不能直擊問題核心,那不如就先從漢武帝的病說起吧。

徵和二年,武帝已經65歲了,說真的,古代帝王年過60,基本上可以先將後事操持起來,以免未來慌亂。公孫家的事兒一處理完,劉徹就病了,症狀是:精神恍惚,心悸失眠。

現在看來,他老人家多半是被密集的工作累著了,但是在當時,大家不這麼以為,他們覺得:皇帝似乎快死了。

於是,就有兩批人坐不住了:太子黨怕關鍵時刻出亂子,動搖自己的地位,為首者是劉據、衛後、以及一批愛出主意,亂出注意的幕僚們;反太子黨則思量,是不是該趁機翻盤。

江充是武帝的近臣,跟太子素來有嫌隙,是反太子黨成員。前面,朱世安以巫蠱控告過陽石公主等人,江充所幸將武帝的病症歸結為詛咒。在武帝的首肯下,江充任“重案組”總指揮,帶著偵察員直接衝向衛後住處與太子宮。

最終,在太子宮裡“發現了”深埋地下的蠱。

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在追述巫蠱之禍時,劉據經常被貫以"無腦"形象:面對誣陷,他不是對峙,而是先把江充給殺了;害怕自己的人不夠用,找老媽衛子夫把皇后宮的侍衛調遣了,生怕罪名不夠;遇到朝廷兵力鎮壓後,直接起兵反。

其實,如果將背景設定為“劉徹快死了”,就都能解釋的通了。最起碼,在劉據看來是這樣。

劉據起兵的理由之一是:父皇病重,無自主能力,且有奸人在側。

也就是說,劉據對武帝得了重病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出於種種原因,他無法靠近武帝,這又讓他認為,父親是被奸人控制起來了。如果什麼都不做,那等待他的結局只有一個:皇帝死後,自己也會被殺。

衛子夫的舉措也很值得玩味:《資治通鑑》記載:太子無持節夜入未央宮長秋門,闡述來龍去脈後,衛子夫是支持兒子的,且撥了長樂宮護衛以及武器若干。

衛子夫雖是歌女出身,可做了幾十年皇后,不可能不懂國法與時局。且,她素有賢名在外,沒做過什麼出格的事兒。能讓她選擇給兒子增兵,而不是等待丈夫徹查的原因,大概就是:她也相信,武帝病重,長安失控了。

帶你瞭解西漢巫蠱之禍的時間線,及人物關係

接下來的事情很簡單:劉據揹負謀反罪名奔逃,路上絕望自盡。武帝收回皇后綬璽,衛子夫羞愧自責下也自盡了。

政和三年,丞相劉屈耄與李廣利預謀擁昌邑王為太子,事發,劉屈耄被腰斬。時隔數月,回憶巫蠱之禍,終於有了一絲陰謀的味道。朱世安的控告、江充的構陷、以及李廣利等人所謀,沒準兒一開始就是勾結好的。

本文參考資料:《漢書》《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