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商人戰“疫”門開著就有希望

4月的浙江,草長鶯飛,街上慢慢恢復了熱鬧,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仍未消散。疫情在全球蔓延,義烏作為聞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難免受到衝擊。但義烏商人們堅信:“門開著就有希望。”

店鋪打開所有燈營造生氣

義烏國際商貿城內,受疫情影響,一些店鋪暫時關了門,但也有不少人堅守在這裡。

在一間門口貼著“馬踏飛燕”旅遊標誌的店鋪內,郭老闆把所有燈都打開,希望營造出一份生氣,讓市場顯得更有活力。此前4年,這裡是家手機配件外貿批發店,近期店主退租了。印有“店面出租”的A4紙貼在門口,郭老闆耐心等待著下一個租客。

經營外貿小家電的胡老闆也在為業務苦惱,但他堅信,“門開著就有希望。”

“大家都是穿同一條褲子的。”談起為何堅守,郭老闆這樣說,如果商戶因為顧客少就不開門,就會給外界釋放市場不行的信號,讓顧客對市場失去信心,商戶的利益也就跟著受損。

果然,很快就有人從他明亮的店鋪裡嗅到了商機,商品開始填滿貨架。

胡老闆在數天的堅守後,迎來了客戶。近10個客戶幾乎把他的小商鋪撐滿,他忙著給客人找樣品、介紹樣品,“忙起來的感覺挺好”。

出口防疫物資支援全球

還有更多的人以各種方式做著努力。

經營五金工具店的童老闆,在堅持日常經營的同時承擔起商城的防疫工作。她加入了商城的抗疫“網格”的工作,主動申請成為“網格長”。除了每天給自己店鋪消毒,給員工測體溫,還負責周邊30多家商戶每日兩次的體溫測量登記和店鋪走道消毒工作。

日用品出貨量大幅減少,不少店鋪重新尋找商機,開始分銷防疫用品,商城為此臨時設立了防疫物資專區。隨著多國疫情暴發,防疫物資需求量大增,義烏外貿商人調集資源,出口防疫物資,支援全球防疫。

施總清楚地記得美國客戶對口罩需求的轉變。2月份聊起疫情時,美國客戶認為人人戴口罩毫無必要。到了3月,疫情在美國擴散,美國客戶開始詢問口罩貨源價格。3月下旬,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快速增長,美國客戶著急了,“立刻下單30萬隻口罩。”

平老闆的5萬個防護面罩正加緊送往俄羅斯。材料要求雙面防霧,各個環節也都嚴格要求,“支援防疫馬虎不得,這是雙面防霧的,哈氣上去不到兩秒鐘霧氣就消失。”這些防護面罩每200件裝在一個紙箱子裡,箱子上大大的“MADE IN CHINA”格外醒目。早些時候,已有3萬個防護面罩空運到意大利,未來還會有更多被髮往英國、智利、加拿大、美國。(記者 王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