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孔子被古代稱為“天縱之聖”,是大思想家、大哲學家。

我們都知道孔子學生很多,號稱弟子三千,但是卻不知道孔子的老師是誰,孔子的學問是如何得來的。孔子自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也沒有明說自己的老師是誰。

根據《論語·子張》記載:衛國大夫公孫朝,曾經有一次特意問孔子的學生子貢:“孔子的老師是誰啊?”意在嘲諷孔子師出無門,或者並非師出名門。

子貢回答:“我的老師向周文王、周武王學習,為什麼非要有固定的老師不可呢?”從子貢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很想把孔子塑造成橫空出世的“至聖先師”的形象。

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根據《戰國策·秦策五》中記載,有一次孔子路遇一7歲神童,並向他學習了不少學問。唐朝韓愈在其文《師說》中說,孔子的老師有郯子、萇弘、師襄、老子。

但是,筆者認為前一種記載是不可靠的,一個7歲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學問呢?這不過是神話孔子的一種說法罷了。

韓愈作為唐朝儒學大師,提出了“道統”論,以改變唐朝佛教和道教凌駕於儒學之上的現象。韓愈對孔子的研究比較深,雖然其生活的時代離孔子的時代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其說法還是比較可信的,因為有相關的歷史記載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學問。

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根據《史記·七十列傳·老子韓非列傳》記載,孔子30多歲時,學問已經很出名了,但是他仍然謙虛好學,聽說老子的學問好,就決定去向老子請教。

當時老子住在周王都,即今天的河南洛陽,但孔子不辭路途遙遠與辛苦,從老家從魯國山東曲阜出發,風餐露宿,長途跋涉到了洛陽,並受到了老子的接待。

根據《史記》記載,在這次見面中,孔子向老子闡發了自己繼承、維護和傳承周禮的思想,並正在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但效果不理想,因此就謙恭稱老子為老師,問老子自己的思想有何不足,如何做才能讓各國諸侯採納自己的思想?

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誰知老子劈頭蓋臉不客氣的對孔子說:“你所堅持的周禮,制定和倡導它的人,早就死去了,只是目前還保留他的言論。但是,做人就要順其自然,官運來了就去做官,官運走了就做回老百姓。就像善於經商的人會事先囤積貨物,等到市場缺貨時再拿出來以高價賣出。君子做人應該向商人學習,雖然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也應該懂得隱藏起來,謙虛做人。像您這樣帶著驕氣和慾望,周遊列國傳播已經過時的周禮,宣揚您遠大的志向,這對您自身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我所能告訴您的,也就是這些罷了,怎麼敢當您的老師呢?”

從老子所說的話來看,他有點諷刺孔子更不上時代,在春秋時期,已經禮崩樂壞了,思想上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孔子還仍然固守不合時宜的周禮思想,終究是要被時代淘汰的。而且孔子周遊列國,想要被統治者重用,實際上是跑官的一種方式,所以老子有點瞧不上孔子的作為。

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那麼,孔子聽了老子這一番不順耳的實話,是如何反應的呢?司馬遷的《史記》並沒有記載孔子如何回應,只是記載了孔子回家後對其學生說的一番話,孔子說:我知道鳥會飛,但可以用網捕獲;我知道魚會游泳,但可以用鉤釣到;我知道獸能奔跑,但可以用箭去射它。但是,我不知道龍應該怎麼對付,我見到的老子,應該就是龍了吧!”

從孔子的話可以看出,他對老子的學問佩服至極,覺得自己的學問和老子比較起來,顯得很渺小。如此看來,在同時代的偉人中,能讓孔子如此佩服的人,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老子了吧!

敢在學問上教訓孔子的人,在同時代裡恐怕也只有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