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聚餐,在交流過程中無意間談到了孩子的問題,經過交流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各家的孩子都有著很多的相似處,例如都比較喜歡對著自己的玩具說話。

朋友告訴我們,她家孩子很喜歡對著自己的一個娃娃說話,有時候走到哪都會帶著這一個娃娃。

有一天朋友在和孩子一起在家的時候,她在廚房正在做飯,孩子在客廳裡面玩自己的玩具,期間她在廚房裡面聽到孩子嘴裡面一直在說著什麼,以為孩子在喊她,於是她趕到了孩子身邊,問孩子有什麼事情,結果孩子卻說根本就沒有喊她,於是她就回廚房了。

然後等了一會兒,她又發現孩子在外面自言自語,她感到好奇,孩子究竟在做什麼,於是她悄悄的往外看了一眼,才發現孩子正在和他的娃娃說話。

這讓她感到很驚訝,同時她又覺得這不是一件好事情,以為孩子出現了什麼問題。於是就帶著孩子去了醫院,醫生聽過她的描述之後,告訴他這是孩子內部語言的作用,不需要過度的擔心,孩子會自己慢慢進行調節的。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一、什麼是內部語音?

1.內部語語言

內部語言其實是一種自問自答或不出聲的言語活動,那個語言不是用來交際,二是為了支持社會活動進行的、不出聲的言語。正當成人思考時,就好像是自己對自己說話,沒有這種內部言語的支持,思維是很難進行的。

另外,內部語言也可以說是一種心理活動,各自通過自己內心的活動,將思想傳給大腦,之後形成自己的思維,從而支配行為。而在這一個過程當中,是無聲的表達。

2、內部語言的三個階段

第1個階段是幼兒期,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具體的內化能力,所以他們的內部語言基本上是以外部語言進行陳述出來的。

第2個階段是孩子的少年期,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內化能力,可以實現從幼兒階段向內部語言的一個過渡。

而第3個階段是孩子的青少年期,這個時候孩子的內部語言是無聲的語言,所以這個完全實現了內化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活動。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3、內部語言的特點

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內部語言其實是一個人進行思考時的言語活動,雖然在發言器官上並沒有任何的表現,但是內心的活動卻十分的活躍,有時候孩子表面上可能沒有用言語表達什麼,但是內心當中卻浮現了很多的想法。如果有人對發生器官進行震動測試的話,就會發現人們在進行內部語言的時候,器官就會處於活躍的狀態。

具有一定的凝縮性

內部語言也具有一定的濃縮性,表現形式較為簡短和精簡,在表達的過程中不會像外部語言需要通過言語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時候可能只是簡短的一個字就會表達出自己內在的想法,並且在表達的時候思維也會緊隨著這個想法繼續下去。

速度較快

內部語言的速度也較快,因為內部語言不需要完全的進行表達出來,只需要通過思想和思維的運作就可以進行,所以速度方面是很快的。

珀西瓦爾表示:思想傳播的速度比閃電和追趕晨曦的光速都快。

不過這也是內部語言的缺陷所在,雖然速度較快,但是缺乏一定的細節,容易出現表述不清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會有孩子在小的時候會出現和其他事物進行對話的情況?想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內部語言“外現”的情況。就需要我們去了解他們內部語言是怎麼發展的。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二、孩子內部語言的發展:

1.幼兒時期是處於孩子內部語言發展的起始階段

孩子在4歲左右的時候,家長們會發現還是實現,即使一個人在玩耍也沒有事物,或者是自己進行聊天對話。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思維能力還沒有實現獨立的階段,所以有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進行發出聲音,出現內部語音“外現”的情況,而在這一個時期當中,家長們應當以引導他們為主,進行主導孩子的內部語言。

2.少年時期是孩子內部語言的過渡階段

這個時候孩子大概處在7歲左右時,而孩子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對一些事物具有一定的自己的看法,就是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判斷思維,對具有一定權衡利弊的行為,最終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

而這個時候家長們可以進行和孩子的共同協作,在不打擾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適度的對孩子進行引導就可以了。

3.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無聲內部語言的階段

孩子大概處於13歲到18歲的時候,也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一些事情有自己的抉擇,而這個時期孩子對於家長們引導會產生一定的懷疑,這也代表著孩子已經可以進行獨立的判斷哪種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

當孩子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時候,家長可以選擇將主動權交付給孩子,讓孩子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抉擇。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三、家長應該怎樣利用“內部語言”,來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

​孩子處於不同時期的內部語言發展階段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角色應該有所變換,當孩子處於幼兒時期的時候,家長是處於主導地位的,兒童孩子處於青少年時期的時候,家長應該將主動權交付給孩子。

1.孩子處於幼兒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外界是充滿了好奇的,孩子會調動所有的感官去欣賞和了解這個外界,對於孩子們來說每一天都是充滿了驚喜的,但是面對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是不具備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的。

所以很多時候處於幼兒期的孩子可能會犯錯,父母在面對年幼的孩子一點點去表現自己的內部語言時,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提醒,而不要在孩子做了錯事的時候去責備他。否則很容易就會給年幼的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當在言語上先給孩子進行一些引導,多使用一些相關的關聯詞,例如:“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先這樣做……,然後再這樣做……最後就可以成功了。”可以多采取一些鼓勵孩子的方式,來進行引導孩子。

相信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孩子會主動地對家長的言行舉止進行一定的模仿,之後慢慢過渡到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2.孩子處於少年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可以實現自我對話和引導自己的行為,並且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個時候的家長應該多注意詢問孩子,對於某件事情的發展自己的看法,之後隨著孩子的思路,給孩子進行一個相關的引導。

在隨著孩子思路進行相關的引導時,也更有助於孩子進行理解,並且在執行的過程中更具有主動性。同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具備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

在孩子處於少年時期的過程中,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在制定目標時,可以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以及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幫助孩子進行有序的解決問題。鍛鍊孩子能夠有條理的實現目標整個過程。這對孩子日後的成長也是相當有益的。

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也分階段?助家長重新認識孩子的“莫名”行為

3.孩子處於青少年期

在孩子處於青少年時,家長應該在和孩子進行交談的過程當中,首先要理解聊天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然後需要怎樣的溝通來實現達到聊天的這個目的,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如果家長一味的強制孩子去做某些事情的話,很容易就會引起孩子的叛逆,這樣解決問題時會更加的困難。

家長可以選擇在孩子放鬆的時候進行和孩子溝通。儘量營造出一個相對於輕鬆的氛圍,讓孩子更能夠接受家長給自己的建議,同時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在接受孩子內心想法的時候,多進行對他的一些鼓勵,同時不要給孩子進行過多的標籤化,讓孩子可以多樣化的進行發展。

有時候家長也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一些事情,把主動權交付給孩子進行處理。這樣在孩子獨立的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再不知所措了。

有時候家長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學會讓孩子處於一個“大人”的角色當中,而家長轉變成為一個“孩子”的角色當中。在孩子疑惑的時候給孩子進行答疑,這孩子已經對一件事物有了清晰的認知之後,讓孩子選擇自己去進行解決。

總而言之,孩子的內部語言是在孩子的不同的成長時期具有著不同的表現,孩子需要通過長時間的進行不斷的發展,才能進行不斷的完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理解,並且適度的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的能夠在內部語言的發展過程中進行過度。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