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編者按】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

上海從曾經的小漁村發展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從來不缺少擁有實幹精神的奮鬥者。他們是這座城市裡平凡的工作者,卻兢兢業業書寫歷史。

4月6日起,澎湃新聞推出“新時代·奮鬥者”系列稿件,向家國追夢人致敬。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龔愛華(左)解答居民疑問。 本文圖片 聯洋社區提供

“有居民即將回到小區!”凌晨時分,龔愛華接到電話,有居民即將到達。她早早和社區醫生、民警等聯繫溝通好,等候在小區門口。在夜幕裡,居民回到小區,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

龔愛華任職的上海聯洋社區,是上海著名的小“聯合國”:近5000名外國人在這裡安家,居民中有近7成是“新上海人”。

1981年出生的龔愛華,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社區管理專業的第一批畢業生,也是花木街道第一批面向社會招聘錄取的大學生社工。現在,龔愛華已經成長為浦東新區花木街道聯洋社區管理中心主任、聯洋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新冠疫情暴發,龔愛華主管聯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這場曠日持久的防疫,從某種意義而言,檢驗了龔愛華十餘年社區一線管理經驗,也凝練出她十餘年的“智慧”。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龔愛華(中)在防疫指揮現場。

最“洋氣”:四國語言橫幅

如果簡單羅列,龔愛華的防疫“智慧”是這樣的:

地毯式排摸,夯實工作基礎,切實做好前端防控。

每天聯洋每個居委微信公眾號推送防疫工作日誌,消除居民隱憂。

預約購買口罩,啟動外呼系統。

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的宣傳和巡邏,聯洋機器人“金寶寶”上線。

面對境外非重點返滬人員等,從自治的角度出發,形成了聯洋社區防疫自治公約和自願承諾,並翻譯成多國文字。

協調物業對居家隔離人員做好服務。

對於目前大量的境外返滬人員接收工作,聯洋社區組建了“白天不懂夜的黑”值守工作隊伍,為夜間轉運,保駕護航。

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

這八條守則,看似簡單,但每一條後面,都是一場場頭腦風暴,甚至是居民應對疫情突發情況時的“龍捲風”。

最近三個多月,龔愛華每處理一件事,都會被不同的電話“分割”成好幾段,掛完電話再迅速接上。

“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手機24小時開機,微信上二十幾個群火力全開,一天要充幾次電,甚至洗澡時手機也放在旁邊,生怕有緊急情況。”

大多時候,龔愛華會直接將急、難問題直接拋進微信群,群策群力。

在境外輸入形勢較為嚴峻的時候,居民一看到高鼻子、藍眼睛等外國人就會打電話來居委,“是不是從國外回來的?”“為什麼沒有集中隔離?”

對於境外回滬人員,開始時候按照重點國家區分,重點國家範圍不斷髮生變化,符合條件的可以居家隔離。為了做好防疫宣傳,聯洋社區有居民區打出4國語言的橫幅,用來宣傳防疫,“個人防護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門、不聚集”,被居民稱為“史上最牛橫幅”。龔愛華說,打出橫幅有雙重效果,既加強防疫宣傳,也讓居民們放鬆心情、舒緩壓力。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隔離服”上作畫。

同樣,為了緩解疫情下居民們緊張的情緒,聯洋社區的志願者們,以防護服當畫板,勾勒出可愛的卡通形象:佩奇、葫蘆娃、皮卡丘、櫻桃小丸子……給居民加油打氣的同時,也給自己鼓勁。

最“土味”:老人機助力“大白”閉環防控

“天藍藍青草香……”三月初,這首“魔性”的神曲時不時地會在浦東聯洋社區的各居委響起。

3月8日起,聯洋社區中心和每個居民區都拿到了一部專屬“老人機”,只要這首魔性神曲一響,居委、花木派出所民警和聯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的三人工作組就會立即趕到小區門口接應,簽署簽收單,測溫登記、陪同居民到家,告知相關居家健康管理要求。

從3月6日開始,上海16個區的駐點人員進駐浦東、虹橋兩家國際機場,通過機場和社區兩端聯動,形成閉環式管理。

“老外”聚集的聯洋社區,壓力首當其衝。加上境外航班集中到滬時間,大多在深夜,甚至凌晨兩三點。值守人員萬一睡著了聽不到機場打來的電話怎麼辦?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老人機助力。

“老人機最大的特點就是鈴聲特別大,不怕睡著聽不到。”龔愛華說,社區統一採購老人機,誰值班誰隨身拿著。

社區發起晚班號召後短短几分鐘,聯洋社區“白天不懂夜的黑”通宵微信群就成立了。寓意黑白連軸,越夜越忙。

“有居民即將回到小區!”凌晨時分,龔愛華接到電話,有居民即將到達。她早早和社區醫生、民警等聯繫溝通好,等候在小區門口。在夜幕裡,居民回到小區,簽訂居家隔離承諾書等手續一樣不能少;進家門前,社區已全面消殺;進家門後,安排好居家隔離的各種細節後,才放心離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小留學生,今年14歲,就比我兒子大半歲。”龔愛華說,在他從英國回來之前,他的父母已經向社區“雲報告”,並告知全體鄰居兒子即將回來的消息,還主動加了龔愛華的微信。為了讓鄰居們放心,父母承諾,母子倆一起居家隔離,爸爸到外面居住;嚴格遵守居家隔離要求,保證隔離期間不外出。

居民主動自覺隔離,社區幹部則全程關心著孩子的歸來。飛機什麼時候降落,通關情況如何,被送去酒店檢查結果出來沒有,“隨時和孩子媽媽保持聯繫,告訴她孩子的最新狀況。”降落上海的第二天,孩子終於順利回家,同樣身為母親的龔愛華才放下心來。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龔愛華在防疫一線。

最酷炫:無接觸口罩預約和“金寶寶”直播

2月1日,上海第一輪口罩預約開始。聯洋社區,除了居委幹部和工作人員,沒有一個居民到現場預約。

彼時,上海口罩預約剛開始,花木街道聯洋社區是第一批通過微信公眾號等發送預約方式的主體。預約成功後,居民可在接到居委會通知後,帶好登記的有效證件及時到指定藥店購買。聯洋社區的居委幹部還為預約成功的居民提供“加持”服務,統一為他們到藥店“代購”,居民僅需要到物業、大門口保安處領取即可。

這樣無接觸的預約模式,此後為上海多個社區所借鑑。

不僅僅是口罩預約,在聯洋社區,戴著一次性醫用口罩、手捧紅色愛心口罩捐贈箱的機器人“金寶寶”,一上崗就成為“團寵”。

“抗擊疫情,人人有責。請居民減少外出,外出時戴好口罩,不要聚集”……金寶寶巡邏時,一邊循環播報防控疫情提示語,一邊轉頭;每到一幢居民樓的樓道處,會旋轉一圈。

原來,金寶寶的兩隻耳朵、頸部安裝了4個攝像頭,可以360度呈現小區內情況,巡邏錄像會被保存15天;在居民樓入口處停留並旋轉,就可以讓安保人員看到居民樓周邊實況。遇到突發事件時,可以通過巡邏機器人和居民進行實時對話。

防疫初期,各項防疫措施有沒有落實到位?

新時代奮鬥者|五千名外國人在這安家,她帶領社區做到三個最

機器人“金寶寶”巡邏。

通過工作群商量,小區還開設“金寶寶直播間”,通過金寶寶攝像頭,開通網絡直播,可以讓居民在家實時察看門崗安保人員的工作狀態。首場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有2.3萬人次。“這麼大的雨,保安好辛苦”“堅守在一線的物業工作人員辛苦了”……金寶寶直播開啟後,很多業主紛紛留言點贊,瞭解了物業工作人員的艱辛和不易。

“社區治理說到底,既要有凝聚力,增強團體合力,又要協調,整合社區資源,打造社區自治品牌。”龔愛華說,借力用力、實幹加巧幹地為居民協調難題,提供服務,才能最大限度同創共治有文化、有溫度、有洋氣的聯洋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