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關注上方【南師著作讀書會】

私信回覆【南師】二字

免費領取【南師著作全集】電子版

巴喬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示佛法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信仰佛法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很多人都會在大千世界中尋找人生的意義,而佛法的本意就是幫助人們尋找這個意義。”

——意大利媒體《forzaitalian》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羅伯託·巴喬(Roberto·Baggio),意大利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世界足壇巨星。效力過尤文圖斯、AC米蘭、國際米蘭三支意大利豪門。1993年獲選為歐洲足球先生和世界足球先生。代表意大利隊參加了1990、1994、1998三屆世界盃。相貌英俊,有著“地中海一樣湛藍的眼睛”,“馬尾辮”是羅伯託·巴喬的標誌之一。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世界足壇最受愛戴的球星之一

《米蘭體育報》曾給予巴喬諸多版面將其譽為“意大利足壇神話”,羅列了“深愛巴喬的10大理由”,“濃縮意大利男人所有優秀品質,是世人眼中意大利的符號。”

羅納爾多:他就像是協和式超音速飛機,如果能讓他自由地飛翔就好了。

  貝利:我想把他帶回桑托斯,把我的十號球衣給他穿。

  馬拉多納:我知道在意大利有很多優秀球員,比如皮耶羅,比如托蒂,但在我心中最優秀的意大利人永遠是巴喬,他是足球場上真正的藝術大師。

  維阿:作為一個球員,他的偉大無人不知;而作為一個人的他更有魅力。有件事媒體從未報道過,他曾經為利比里亞的窮孩子們建造醫院的計劃出過一份力。就我所知,那是他最好的進球。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創辦全歐洲最大的佛教中心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據意大利足球媒體forzaitalian報道,意大利傳奇球星羅伯特-巴喬在米蘭郊區創辦了全歐洲最大的佛教中心,開幕當天便盛況空前,吸引了近千名佛教信徒前來參加,而巴喬本人無疑是其中關注度最高的一名信徒。

  巴喬是一名忠誠的佛教信仰者,他表示:“信仰佛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人都在試圖尋找人生的真諦,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建立佛教中心的原因,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 “這次我不是來這裡談足球的,我來這裡是因為我信佛教,從20多年前我就開始信教,而佛教對我幫助很大。”

從天主教改信佛法 佛法讓我尋求覺悟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1988年的元旦,在他的朋友毛利齊奧的影響下,他開始皈依佛教。其實巴喬之前一直是個天主教徒,小時候就常去教堂做彌撒,但由於自己對天主教信仰不深,最終停止了做彌撒。隨後,在毛利齊奧的幫助下,巴喬逐漸對佛教產生了好感,開始跑到書店買一些關於佛教的書籍。從那時起,巴喬每天至少打坐唸經2次,每次1小時,從未間斷。他在自傳中表示:“佛教讓我尋求覺悟,賜予我力量,在關鍵時刻避免我誤入歧途。”

在曾經同帕爾馬的杯賽半決賽受傷期間,巴喬更是每天都要“閉關修煉”八個小時。“我要與傷痛作戰到底,爭取早日重返賽場”是他向外界說的唯一一句話。不過據他的母親表示:“巴喬這幾天很少說話。不過從我在電話上跟他通話看,巴喬的心態十分平靜,跟他的平時一樣。就算是最困難的情況下,巴喬總還是那麼樂觀。”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迷途是容易的。如果沒有佛法,我現在很可能正在卡爾多尼奧和父親打鐵,或者更糟,沉迷於吸毒或其他惡習中。”巴喬的綠茵生涯是坎坷的,可謂幾起幾落,但他並沒有消沉和墮落,反而意志更加堅強。

那還是巴喬在佛羅倫薩踢球的時候。他受傷無法比賽。長時間躺在病榻之上,傷病的恢復十分緩慢,似乎靠藥物的力量很難使他完全恢復。正在這時,一位叫德爾波里尼的朋友向巴喬介紹有關佛教的事,並教巴喬如何靜思修煉,他對巴喬說:“你嘗試一下,佛教會對你有益的,對你的足球事業也會有益的。”從此巴喬便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

金球獎獻池田大作 一語道破“世界盃”天機

巴喬曾是世界上“粉絲”最多的球星之一,這其中包括眾多來自中國和日本的東方球迷。毛裡奇奧認為學佛讓巴喬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都和東方人相近,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

據意大利媒體稱,巴喬師承日本佛學大師池田大作,而真言宗無疑是在日本影響最大的教法之一,歷史上,是由空海法師在唐求法回國發揚光大的,空海法師在日本幾乎是無人不知的信仰存在。該宗以《大隨求陀羅尼經》、《不空絹索神變經》、《千句大悲咒》等為核心,從改善自私心、嫉妒心、嗔恨心等壞習氣,到趨於解脫、步入覺悟等大智慧,都有流傳甚廣的極大神驗,巴喬在日常修行過程中也是受益匪淺。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巴喬去日本訪問比賽時特意拜會了池田,他稱這次會面是對他一生起了重大作用的會面。巴喬彷彿與佛法有緣,當他初次接觸佛法便非常入迷,不久便成為了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把池田大作奉為老師。

巴喬極為推崇池田大作,將他與曼德拉、甘地相提並論。1993年,巴喬將獲得的歐洲金球獎獻給池田大作,正如古利特要把金球獎獻給自己的偶像南非總統曼德拉一樣,可見巴喬對佛法的誠心。巴喬感覺到佛法帶給他的寧靜和喜悅,意識到佛法可以引導自己看問題想問題的方式,並從中獲得一些生活的啟示,因此他對佛法的信仰非常真誠。

第二年,巴喬在即將前往美國參加世界盃時,兩人也在米蘭見了面。池田大作對巴喬說,在世界盃上,他將遇到極大的困難,必須頂住,輸贏將出現在最後一秒鐘。

而直到世界盃決賽那個衝上雲霄的點球,巴喬也許才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佛法教我挑戰

“佛教的基礎是革命性的,講因果報應,每個人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負責。當年受傷時,我經常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偏偏輪到我?”佛教讓你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人生就是苦諦。我身上傷病很多,很容易產生停止踢球的念頭。但後來我明白了,生活就是挑戰,佛法則教我不斷地挑戰。”

佛法教我激發潛能

巴喬認為,佛給了他很多啟示,激發出他的許多潛能,他說,男人就同一座冰山,你最初看到的僅僅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那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潛能則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現在我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力量、能量、集中精力、熱情、創造性等,將自己的所有價值都體現出來。他還舉出意大利偉大詩人但丁的作比喻,但丁當時的處境極為艱難,可他卻把這種痛苦轉變為動力,體現自己的價值。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佛法給我力量

“佛教讓我尋求覺悟,給我力量,幫助我避免迷失。舉個例子吧,我在維琴察兒童隊時,我們踢得很漂亮,有時會有千把人來看比賽,但最後踢出名堂的只有我。數年前,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消息,我當時的一個隊友因為吸毒而被捕。我很痛苦,為了這個朋友,也為了自己:又是一個人迷途了,而我未能幫助他。”

佛法教我善良和專注

巴喬頗有感觸地說:“佛教教會了我許多東西,佛教你變得更加善良,使你處處為他人著想,讓你對自己的有更清醒的認識,佛教同時教會我對自己更有信心。內在的精神修煉使我的精神徹底放鬆,使我精神高度集中。信仰佛教使我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佛教還教我如何克服這些缺點,戰勝自我。”巴喬的佛教引路人德爾波里尼說:“有一點可以肯定,信佛法、靜思修煉使巴喬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幫助,這不僅對巴喬從事足球運動有所幫助,而且對巴喬高尚人格的形成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佛法是一項實踐

“佛法是一項複雜的實踐,沒有準確的日期讓我明白了那是我的道路。佛法是一種探索,如果不算被我們稱為佛性的啟迪路程的話,它是一條沒有目的地或終點的道路。理論部分很重要,但是,更有價值的首先是那種實踐,是生命的經歷。佛法教你在一切事物中創造價值。”

佛法的根本是修心,巴喬喜歡唸誦在日本和中國都廣為流傳的陀羅尼,用生活來體驗佛法的作用。在中國大眾的實踐中,各類陀羅尼的感應流傳甚多,比如增強記憶、有助學業的文殊五字心咒-“阿羅跛左囊”;改善火爆脾氣和自私心的除三毒習氣陀羅尼;去除煩惱的般若心咒等等,陀羅尼更像是多功能的十八般武器,而且每個陀羅尼的側重點不一,更好助力解決問題。

向妻子和隊友傳播佛教

巴喬在意大利都靈出席了全歐洲最大的佛教中心的落成典禮,而信佛的他也不忘向周圍人傳播佛法,在佛羅倫薩踢球多年的法國門將弗雷就是其中之一。

在弗雷的職業生涯中,他曾膝蓋多次受傷,長時間無法參加比賽,這和巴喬過去的情況很相似。後來巴喬勸說弗雷信仰佛法,“我與巴喬多次談到了宗教信仰的問題,最終我成為了佛教徒。這種宗教讓我著迷,我向巴喬請教,他向我傳授了生活哲理,皈依佛法讓我增強了戰勝傷病的信心。”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在巴喬身邊,妻子是他最堅定的支持者,但是剛開始信仰佛教時,夫妻卻發生了激烈的爭執。在接受《米蘭體育報》採訪時,巴喬說妻子曾經反對他信佛,“我們經常為此爭吵,她就是無法接受我的轉變。後來,她注意到我身上發生的具體變化,出於好奇,她開始問我一些問題。1990年的一天,她走到我身邊,和我一起修行,從此再也沒有中斷過。”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獲諾貝爾最高和平獎

2010年度諾貝爾最高和平獎委員會宣佈,鑑於巴喬長期以來在慈善和宣傳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貢獻,將頒發諾貝爾最高和平獎頒給曾經的世界足球先生。

球星巴喬開辦歐洲最大佛教中心:每天誦經33年未間斷,獲諾貝爾獎

羅伯特·巴喬是世界球壇中著名球員之一,1993年曾獲得歐洲足球先生和世界足球先生巴喬不僅僅在足壇獲得無數榮譽,在結束職業生涯後更是成為一名慈善家。巴喬不僅僅在足壇獲得無數榮譽,在結束職業生涯後更是成為一名慈善家。他幫助貧困地區建立醫院,尤其是在海地地震後重建和同禽流感作鬥爭中做出貢獻,並始終支持聯合國的各項工作。巴喬在參加對抗SLA(肌肉萎縮性側面硬化病)的慈善賽後,還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反飢餓大使,並於2010年獲諾貝爾最高和平獎。

眾所周知,巴喬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2007年來到中國時,巴喬還介紹了佛法對他的意義,“佛法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佛教幫助我重新找到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力量。”同時,佛法也讓巴喬在修煉內在的同時,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2010年2月,巴喬曾和馬爾蒂尼等巨星一起舉行了為海地籌集資金的慈善足球賽。值得一提的是,巴喬的導師,著名的佛法思想家和哲學家池田大作大師也曾在1983年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

關注上方【南師著作讀書會】

私信回覆【南師】二字

免費領取【南師著作全集】電子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