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之閒讀,滋養身心

書之閒讀,滋養身心

圖丨幽斎

自忖讀書的樂趣,應當是拿一本最閒在的書來讀,無關乎大改方針,不聯繫國計民生,不牽涉人生要義。大書宏論,給讀書人的壓迫感很強,導致書多了不少異化的、強加的東西。

給人讀的書的旨趣應以閒適為最高境界。寫書的人,不是應付而作,不是等米下鍋而作,不是案牘勞形而作,不是悖逆良知而作,不是投靠效忠而作,不是偏執發瘋而作,不是譁眾取寵、標新立異而作。

世上有太多的文字,是寫作者憤而不平的傳遞,是個體極端的思維結果,是狹隘扭曲思想的宣洩,此種文字只能像病毒一般流佈,貽害人心或傳染大眾。此種文章,不讀最好。

書之閒讀,滋養身心


圖丨墨痕戊辰

一個閒適的人,為簡樸的若有所思,為天道倫常自然,為家國之源、江山之遠、永恆之義,為流雲飛雪,為人生的常識,為生活的基本常態,為更多的有心人分享的愉悅而寫作,以寫文字為快樂而寫作,這是所謂閒書寫作的基本狀態。

這樣的文章,敗火消災,文氣流走於讀者的任督二脈,裨益心脾,潤物無聲。其既可以隨時捧讀於深夜,又可以任意放下在黎明;可以無關宏旨,必須能滋養身心。這樣的文字使生命變得敏感,使敏感的清風驟起於萍末,去洞察人心,讓人心生出光明。

書之閒讀,滋養身心

圖丨頑頑石不全

李漁的《閒情偶寄》,當是閒書的翹楚之作。

清代學者餘懷評價說,糊塗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明白,狹隘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曠達,憂鬱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愉快,笨拙的人讀了它將會變得靈巧,愁悶的人讀了它將會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讀了它將會霍然而愈。這是多麼牛的一本黃草紙上的一些文字啊!它的閒適居然是功能性的,具有照耀各色人心的理療作用。

李漁在《頤養部》春季行樂之法中說:“然當春行樂,每易過情,必留一線之餘春,以度將來之酷夏。”閒閒數語,道破人生行止之理。

春天到了,酷夏還會遠嗎?

| 文:法樂 |

| 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分享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