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冰火兩重天,一邊是國內 5 元、20 元的白菜價機票隨處可見卻無人問津,一邊是歐美回國的機票暴漲數十倍依然一票難求。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這幾天一則「18 萬天價回國機票」的消息成了網絡熱點,重點不僅在於驚人的票價,更在於該航班 40 張機票「瞬間售罄」,進一步渲染了回國航班機票緊張的局面。

天價談不上,但回國的機票真的很貴

事實上,所謂的「18 萬機票」有點標題黨的嫌疑,或者說真相沒說全。

提供這趟天價航班的是海航旗下的金鹿公務航空,這張 18 萬機票是它家最新的倫敦-日內瓦-上海的公務包機航線的價格,劃重點:公務機、包機,所以並不是普通航班,機內的硬件配置即使不算物有所值,也算不得獅子大開口,你們感受一下: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 圖片來自:金鹿公務航空官網

按這個邏輯,前幾天越南首富豪擲 100 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 250 萬)包機將確診新冠肺炎的女兒接回家,越南媒體是不是該寫成「百億回國機票」?

不過,誇張歸誇張,最近回國機票暴漲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沒有 18 萬那麼恐怖,但動輒 1、2 萬的機票比平時 3、4 千的價格也漲了好幾倍,注意,這還只是經濟艙,而且還是非直達航班。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票務平臺顯示,近日倫敦飛北京航班價格高達 2 萬,需要在東京等地轉機,一萬出頭的航班則要經歷境外兩次轉機。

供需關係的變化是影響票價的關鍵,一方面,內地的航司在疫情期間暫停了大量國際航線,因此從海外回國大多隻能選擇外航,但受疫情影響,外航的航線也十分有限,飛常準 3 月 15 日的數據顯示,當天歐洲疫情國家往返中國內地執行航班基本為個位數,美國也只有 27 班。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另一方面,海外疫情仍未見好轉,尤其是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出臺後引發民眾恐慌,想回國的留學生不在少數。攜程的數據顯示,3 月以來,從意大利、伊朗、西班牙、美國、瑞典回國的機票訂單一直呈現增長態勢,相較 3 月 2 日-3 月 8 日,3 月 9 日-3 月 15 日上述 5 個國家出行人次增長近兩倍,價格更是增長了近七成。

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此外,機票的價格還與折扣艙位有關。機票有全價票和折扣票之分,全價票一般是固定的,但我們平時買到的機票多半是折扣票,體現在登機牌上就是 B、K、H、L、M、Q 等代碼。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 4 月份倫敦回北京的機票也所剩無幾

每種艙位的機票數量有限,航空公司也會根據銷售情況決定是否釋放低價票,所以我們看到的上萬元的經濟艙,倒也不能說是航司趁火打劫,只不過低艙位的票已經賣完,剩下全價票而已,有的航班甚至連經濟艙都售罄,商務艙和頭等艙也只有一兩個座位。2018 年春節期間海南迴大陸的「天價票」也是這個道理。

好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後,東航、國航等恢復了部分中國往返歐洲和美國的航班,不過運力也有限,且國內出發的客座率較低,難免將成本轉嫁到返程機票上,短期內回國機票價格恐怕難以回落。

機票暴漲,有人趁虛而入

機票再貴,也抵不上性命重要,該買還得買,但也有不少人仍然希望能儘量降低出行成本,這就給黃牛帶來了商機。

這些黃牛黨被圈內稱為票販子,平時依靠收購里程和出售里程票賺取差價,當機票暴漲且一票難求之際,神通廣大的票販子們竟然又找到了買低價票的路子,這是怎麼回事?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方法有門檻,卻也不復雜,以國航為例,其白金會員可以直接致電客服要求兌換里程票,無論價格高低,只要仍有票即可兌換,且受益人可立即生效。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黃牛的收購價為每萬公里 1600 元,倫敦飛北京單程經濟艙需要 5 萬里程,即一張機票的成本高達 8000 元,轉手變成 26000 元,可謂暴利。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撤僑專機的價格不便宜

2 萬多的機票,看上去並沒有比直接從 OTA 或航司處購買划算,但好處是直飛,且日期不限,也比 3 萬起步的包機便宜,何況比起搭乘外航且要在境外轉機面臨的種種不確定因素,如被拒絕登機、轉機被拒絕入境等風險,搭乘內地航司無疑會讓人安心得多。

不過,票販子鑽空子,好歹賣的是貨真價實的機票,如果碰上騙子,不但回不了國,還要損失一大筆錢。

眼見著回國機票價格日益上漲,賣口罩和消毒液的微商紛紛轉行做起包機生意,如果你的朋友圈還沒有包機大佬的身影,可能要反思一下交友質量了。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 圖片來自:微博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 圖片來自:微博

微商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散佈回國機票高達數十萬元的謠言,藉機推銷包機生意,連「諾亞方舟」的說法都出來了,不得不佩服微商們的文案能力。當然,認真你就輸定了。

雖然渾水摸魚的人不少,但這次疫情也著實給私人飛機公司帶來機遇。

當大量商業航班停航,交通被迫中斷後,由政府組織的包機遠無法滿足需求,私人飛機突然成了搶手貨。瑞士一傢俬人飛機中介的主管 Alain Leboursier 就向 CNN 表示近期預訂量和諮詢量 “激增”,2 月份的需求有 15% 與新冠病毒有關,這一比例現已翻倍至 30%,「人們想逃跑,要麼有緊急的事要做。」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圖片來自:Unsplash

總部位於美國的派拉蒙商務飛機公司則透露,全球不同地區的包機需求量增加了 100% 到 300% 不等。

國內也是類似的情況,據「電商在線」透露,3 月至今,包機詢價量環比增長 1000% 左右,其中多數是來自境外歸國的包機需求。

然而,正如金鹿航空 18 萬元一張的機票一樣,包機顯然是奢侈品,Leboursier 就透露他們的客戶包括通常乘坐商務艙的企業員工和擔心被感染的高淨值人士,攜程也透露包機多用於商務出行、樂隊球隊出行等。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 圖片來自:Unsplash

何況這種繁榮可能是暫時的,各國閉關的閉關,封城的封城,商業航班無法進入的地區,私人飛機也無可奈何,優勢正在變弱。加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啟遠程辦公模式,不管是高管還是富豪都只能居家隔離,私人飛機的使用也將面臨下降。

噴氣式飛機提供維護的 . 的數據顯示,全球私人飛機的平均飛行小時在 1 月 和 2 月增加了約 14%,但到了 2 月下半旬,國際私人飛機航班減少了 25%,預計隨著企業和個人出行的暫停,預計 3 月份的私人飛機用量將再次大幅下降。

私人飛機公司 JetSuite 的總裁 Stephanie Chung 表示她的公司已經因會議和其他活動的取消損失了部分業務,他們正在暫停購入新飛機並想辦法節省開支,

暴漲的回國機票背後是怎樣的生意?

金鹿航空也向「電商在線」透露,疫情通報至今,公司平均每天航班量已經降到 12 班次以下,國內大部分包機運營商以飛機託管業務(飛機所有者將自有飛機交付給航司管理)為主,包機業務量的增加無法抵銷託管飛機航班量減少的損失。

疫情下的航空業幾乎天天接到壞消息。歐洲最大的支線航空公司 Flybe 破產、北歐航空宣佈裁員 90%(11 萬名員工)、歐洲航空巨頭漢莎航空向多國尋求政府援助,美國航空公司向政府求援規模超 911 三倍、波音和空客市值暴跌……這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衝擊史無前例,商業航空舉步維艱,私人飛機公司也難以獨善其身。

JetSetGo 的創始人 Tekriwal 接受彭博社採訪時道出了許多同行的擔憂:“我們對未來的前景感到擔憂,我們要怎麼支付薪水?這是連鎖反應,如果各個工業和企業表現不佳,他們上哪兒找錢支付給我們?我們被視為是奢侈、高成本行業,因此我們首當其衝。”

題圖來自:Unsplash

與多情人,談有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