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復甦怎麼理解?

菠蘿蜜


經濟復甦是經濟衰退後的一個商業週期階段,其特徵是商業活動持續改善。在經濟復甦期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仍然是正的,隨著經濟的反彈而起起落落。

經濟復甦是擴張的第一階段。一般來說,經濟學家將經濟商業週期分為四個階段:擴張、高峰、收縮和低谷。GDP通常是一個經濟體商業週期階段的主要定義指標,儘管有幾個指標可以定期衡量一個經濟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和狀態。

市場經濟經歷起起伏伏有幾個原因。經濟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革命、危機和全球影響。經濟理論認識到四個關鍵的商業週期階段,用來跟蹤和了解經濟的健康狀況。經濟商業週期的四個階段包括:擴張、高峰、收縮和低谷。

經濟復甦是經濟擴張階段的一部分。它發生在經濟衰退之後,因為經濟開始擴張。

衰退發生在收縮階段。並不是每一次經濟緊縮都嚴重到足以被定義為經濟衰退。在美國,對經濟衰退最廣泛接受的定義是GDP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

波谷和波峰分別出現在收縮和擴張之後的商業週期的底部和頂部。當經濟在衰退中觸底時,波谷就是信號。這通常表現在國內生產總值(GDP)極低、通脹低、失業率高。當經濟報告達到新高時,就會出現峰值。這通常表現為高通脹、低失業率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峰值。

就像經濟收縮的開始一樣,經濟復甦並不總是那麼容易被察覺,直到它開始的至少幾個月之後。通常情況下,經濟復甦是在低谷之後的,其特徵是GDP連續兩個季度增長為正值,之後又連續兩個季度增長為負值,這就是經濟衰退的定義。在經濟復甦期間,GDP可能穩步增長,也可能出現大幅躍升。整體經濟復甦將出現正的季度增長率,這有助於經濟形成進一步擴張的勢頭。

在商業週期的所有階段,經濟學家關注關鍵的經濟指標來確定商業週期的分類和狀態。理解和評估經濟週期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因為它通常是財政和貨幣政策決策的關鍵驅動因素。GDP通常是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但也有其他指標。

經濟復甦的考慮

財政和貨幣政策由監管機構採取,通常由經濟的商業週期來引導。經濟學家,特別是央行,會定期評估經濟的關鍵驅動力。在美國,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可持續就業的最大化,維持物價穩定,以及適度的長期利率。所有這些都是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為了實現其目標,美聯儲仔細考慮由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以及通脹數據和失業統計數據決定的經濟商業週期。這三種統計數據合在一起被稱為經濟的主要指標。美聯儲利用其貨幣政策工具來幫助影響這些因素,實現其目標,並採取措施幫助經濟擴張。根據經濟環境和貨幣政策行動,GDP、通貨膨脹和就業措施的一些變化可以在幾個月內看到,但通常需要幾個季度或幾年才能看到任何實質性的結果或確定趨勢

美國經濟復甦的例子

復甦和擴張時期可能持續數年。復甦可能是多種影響的結果。商業部門可能通過革命性的創新推動經濟復甦。互聯網技術是21世紀早期推動經濟復甦和擴張的革命性創新的一個例子。立法和監管也可能是經濟復甦的一個關鍵因素。政府的立法和多德-弗蘭克法案是促成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復甦的關鍵因素。美聯儲和總統政府在幫助經濟復甦方面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2008年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後的經濟復甦始於2009年6月。200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別下降了5.4%和0.5%的實際GDP,在2009年第三季度又開始增長。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在2009年2月觸底反彈後,已經上漲了四個月。


花稠翕子


經濟週期一般分為四個階段:1.繁榮、2.衰退、3.蕭條、4.復甦。經濟復甦是出現在蕭條之後,各行業景氣度相對好,又有新的產業萌發。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鹿牛先生


“復甦”這個概念的含義是和“蕭條”對應的,經濟復甦一定是指經濟慢慢走出蕭條的一個狀態。這裡用解釋蕭條來理解復甦可能會讓人更加有容易理解復甦。蕭條的典型特點表現為股市暴跌,失業率急劇上升。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是投資者對未來的信心不足,當然投資者對未來信心不足的原因就很多了。所以復甦便是投資者對未來逐漸充滿信心,各個產業逐漸正常化,人們也開始慢慢找到工作等等這樣的狀態,再好一點就是“繁榮”,然後又會慢慢“衰退”“蕭條”,這樣的過程一般被稱為商業(經濟)週期。弔詭的是,這種情況被認作是“資本主義內部的固有矛盾”。

所以,必須要補充和強調的是(簡單提一下),其實現在我們在講蕭條的時候,指的是一種普遍的蕭條。為什麼會出現普遍蕭條的情況?為什麼所有行業都會遭受危機?為什麼企業家和投資者對未來都沒有信心?其實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問題。比如:1929年那種如此嚴重的蕭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蕭條對於理解經濟社會會更加具有參考性,因為當時並沒有出現現在這種偶然性(現在疫情全球性爆發這種偶然性,其概率可能只比外星撞地球大一些)的事件。其實一般說來,整個社會是絕不會出現所有行業都非常繁榮和所有行業都非常蕭條的狀態的。所有行業繁榮,要求資源(資本)足夠豐富,但是資本是稀缺的,企業家只能滿足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當某個行業的資本投入較少的時候,不景氣就是必然的。比如,萬一某個企業家判斷失誤,多生產了消費者不需要的產品,或者生產的商品沒達到消費者要求(投資者進行了錯誤投資),那麼他就會面臨破產,隨之而來的便是投資者會在這個行業更加謹慎,他肯定就會考慮把資本投向別的行業,那麼這個行業就會不景氣。再引申一下,如果本來這個企業因資金不足面臨破產,但是政府或銀行出錢救了這個企業,讓其沒有倒閉,這甚至會吸引更多這個行業的企業也要求援助,那麼這個行業便極有可能繼續生產消費者並不迫切需求的東西,這些企業持續虧損,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複這樣的路,最終,國庫也不兜底了,資金鍊斷了,那就是全部玩完。所以,蕭條的下一個階段不一定是復甦,而是大崩潰。所以,問題在哪?是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嗎?

最後,推薦一本書《美國大蕭條》,可以深入瞭解一下真正的商業週期的內在原理;如果覺得為經濟和自己的財務狀況焦慮,可以看看另一本書《長期投資》。

說多了哈,希望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