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你好!

早年間,父母為了生計,屢遷家園。不同的住址間相隔甚遠,每一處風土人情也是迥異。遷到一個地方,便是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地安居樂業。這讓我的成長記憶裡,故鄉無獨有三。


第一個故鄉是我的出生地,嚴格來講,這才是我真正的故鄉,但因為六歲未滿便隨父母背井離鄉,對那裡的記憶早已模糊難尋了。依稀有些山,有條河,山的名字無所查證,或許自古就無名,那條河倒是有個美麗的名字——白蓮河。她哺育的那一片土地,叫白蓮河鄉,坐落於湖北黃岡浠水縣,這個生我的地方,山水俱佳,民風淳樸,因山水阻隔,也是一個無奈的窮僻之地。但有山有水便有靈氣,這個小縣城在近代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著名詩人、學者、民主鬥士聞一多。作為同鄉,我時常以他為傲。或許是巧合,聞一多,又叫聞驊,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生活的城市叫黃驊,黃驊也是一位革命英雄的名字,更巧的是,他也是湖北人,老家湖北咸寧市陽新縣,卻又是我的第三個故鄉。想想,真是耐人尋味,或許這是一種緣?與驊結緣。可惜,我對於兒時故土的記憶太少,其他更多的都是從長輩們那裡聽來,三十年過去了,山水依舊,時光不再,那裡雖然人傑地靈,承載的更多的是父輩們的記憶和懷念。於我,只是一個出生地,僅此而已。
第二故鄉是在一個平原地區,朦朧中還記得從搬家的大卡車裡走下來,被眼前一望無際的開闊所震撼,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沒山的地方啊!原來一眼可以看得那麼遠!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奮進的名字——建設鄉,位於武漢郊區,是江漢平原上的一個臨江小鎮。當地居民主要以種蔬菜為生,各種瓜果蔬菜把這個江南小鎮裝扮得綠油油,水靈靈。當時正值改革開放和承包責任制興起的頭幾年,菜農們幹勁兒十足,到處都能看到勤勞耕耘的身影和熱愛生活的笑臉,再配上大隊喇叭裡嘹亮而喜悅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全然一幅欣欣向榮,豐衣足食的康樂景象。給來自窮鄉僻壤的我們所帶來的衝擊和吸引是巨大的。於是鐵了心要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好好生活。或許是因為離大都市比較近,當地的居民沒有老家人那麼淳樸,雖然大多數也算熱情好客,也有一些欺生的傢伙。因為戶籍的原因和一些排外的人,我們在那裡只生活了五年,長輩們格外的勤奮,那五年裡,生活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改善。這五年是我開始記事的五年,是我真正的童年,是我一輩子都會懷念的一段金色時光。曾多少次夢迴故地,尋覓兒時的夥伴,尋覓江裡戲水、河溝裡捕魚、釣龍蝦、玩攻城、鬥雞、玩彈珠、打元寶、滾鐵環、抽陀螺、彈彈弓、砸硬幣、拍油畫、吹竹筒、沾蜻蜓、逮刺蝟的身影,尋覓騎在牛背上放聲歌唱的身影,尋覓瓜田邊守瓜棚裡自制竹笛的身影,尋覓放學路上被夥伴們圍著講故事的身影,尋覓爬上高高的梧桐樹,用小刀在樹幹上刻下自己名字的身影……有了這段金色的童年時光,我的生命才顯得更有質感。童年不蒼白,人生不遺憾。

第三個故鄉也在江南,但非平原,又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個非常古樸而文雅的名字——咸寧。更有一個詩意的別稱——桂花之鄉。因其到處可見桂花樹而得此名,每年十月前後,丹桂飄香,沁人心脾,給這個城市增添了無限的魅力。我生活的那個小鎮叫浮山,當地人說話很接近粵語,剛到那裡時,完全聽不懂當地的語言。那時我已經11歲了,對一個全新的環境短時間內還難以適應,在學校裡因為語言不通,時常鬧出笑話,被同學們取笑。記得我們班有一個女生叫鄭牧清,就坐在我前面,我學著大家的口音叫她的名字,也學不準,就唸成了“咱們親”,被同學們取笑了很久,若干年後老同學聚會,大家還會提起,頓時都樂不可支。我們安家的地方是個小村莊,幾十戶人家,以種水稻,油菜等農作物為生。長輩們之所以搬到這裡,是為了搞肉兔養殖,可惜最終投資失敗,只能放棄養殖業,在當地艱難求生。沒想到,就這樣一直安定下來了,咸寧浮山就成了我記憶中的最後一個故鄉。我的青少年時期就是在那裡度過,那裡記載著我從孩子到成人的酸甜苦辣,那裡有我刻骨銘心的求學足跡,有我蕩氣迴腸的初戀往事,有我時常思念的親朋好友。那裡也是我意識當中最真實的老家,是我的人生第一樂章,也是我幾十年後要歸的根。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