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唐诗》蒋勋

本文2577字,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最近又开始读唐诗了,像小孩一样。

一天中午,看书时刚好听到一首歌,是所谓古风歌手唱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听到“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莫名心被戳中一下。

虽不是今天要讲的唐诗,但也是一首少年时背过的诗,恰如蒋勋老师说的,少年时把诗背下,然后就把它忘记了,有一天它又回到生命里。当年背下这首诗的时候,哪曾想过有一天又相遇了,再相遇时才真的读懂了这句话,懂了以后又不由感叹,诗都叫古人写了。

不知道唐以后的诗人是否感叹,诗都叫大唐写了。

我以前写余华的读书经验时写过,少年不该读鲁迅,耽误少年,也耽误鲁迅。但是诗,少年读不懂,我也想让他们读。因为我知道有一天,在挣扎走过人生路时,那些诗会以某种形式回来,而少年一定会拥抱这位“老朋友”。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现在我们能读到唐诗,你知道有多幸运吗?

也就是说,“大案牍术”表明,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只是九牛一毛,这还是经过历代多位知名“大V”几番整理的硕果。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就比如张若虚,一篇《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何其骄傲,往秤左边一站,右边要站满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贺知章柳宗元李商隐才能打平,这么牛X的人,不会只写过两首诗吧。

就算李太白,留下的诗算多了,但也未必能有写过的多,遗憾的是,事实的真相早就被历史掩埋。

而留下来的这点硕果,如果不好好读,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但是无意冒犯,现代人也只能看了,没生在大唐那样的时代,再怎么有才华, 也很难写出那样的诗。

大唐之“大”,在于包容。

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哪个是按部就班得了天下?

李白喝了酒,幻想自己是仙还是侠?总好过屈屈当个诗人。

杨太真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不过我最佩服的是武则天的官,对女王养“面首”不赞同,但认为这是她私人的事,与朝政无关。

这样的包容,放在2019年的今天,都是不可想象的。

唐诗是大唐一个缩影,记录的,恰好是这种包容。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大唐总让我想起从前观看的巨大烟花,短,但是真美。它一放,不管你在哪儿,在干什么,都会抬头为它停留几分钟。那是一段积蓄力量然后绽放的岁月,到晚唐就算空中只剩下烟花的影子和幻灭的星火,也让人痴迷半晌。

蒋勋有一个比喻:

唐朝就像汉文化一个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露营,人不会水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地去遵循农业伦理。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因为回想起来,最开心的那几天是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唐诗好多都在问问题,直击灵魂的拷问。

张若虚接过屈原的接力棒,在《春江花月夜》问对天而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写《洛阳女儿行》的华丽的王维,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势如虹的王维,中年颇好道,开始简单起来,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到了晚年再写《辛夷坞》,20个字道出山谷中花开花落,无人看到。无人看到的花,是不是真的存在过?一个人一生繁华过又落败过,其他人没有看见,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存在?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长安十二时辰》片尾曲,由金牌词作者李白一手打造,唱的是杨贵妃宫中日常。李白的《清平调》《清平乐》都歌唱杨太真,算得上当时当红头牌词作者了。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我可能内心比较年轻,最爱《将进酒》,常羡慕岑夫子、丹丘生,人生得意须尽欢,李太白羡慕谁呢,羡慕陈王,“陈王昔时宴平乐”的陈王,是我们另一位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人物,曹操的儿子曹植,写《洛神赋》的曹植,陈王“斗酒十千恣欢谑”,实在令李白羡慕。

杜甫是圣人,成不了仙,他太关注黎民之苦、百姓之难,对最卑微的生命富有同情和悲悯,体现的不是老庄,是孔孟。杜甫和李白惺惺相惜,又绝对不同。

《长安十二时辰》里,小李必质问“鲲鹏大,还是蚍蜉大?” ,内心满是一个本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贵族对黎民百姓生命的珍惜。

杜甫写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是真的惨,但是他讲的不是自己惨,是记录时代的悲剧。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可是我最想说白居易,后来我最喜爱的一位。

不是仙不是圣,就是一个人。

年轻时也热爱繁华,和很多诗人很像,写《长恨歌》,留给我们对杨贵妃的最美的念想。

写“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美的不行。

怀念他的朋友刘十九,约人喝一杯酒居然写成这样,牛X的不行。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可到了后期,白居易讨厌自己写过《长恨歌》,写杨太真一人,不如写《上阳白发人》;写富贵,不如写《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他的职责不是歌唱贵族美学,而是使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被人听到,他对人有一种真正的同情。

《琵琶行》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温。”,让人看到一个深情可贵的诗人,听一首曲子,听一个歌女的故事,在座谁哭得最多,就属江州司马白居易了。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刚才说的烟花最后在空中留下巨大的影子,记录这些火光的,还有晚唐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写《无题》最多的人,让人捉摸不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不知道和谁相见时难别亦难。

又一首《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更神秘了,叹息自己身无彩凤双飞翼,但幸运的是,和你心有灵犀一点通。仿佛爱上的是一位配不起的女性。

《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是为哪一朵花而醉?

《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对谁的思念?

我始终觉得读书是一件挺遗憾的事。现代人的书,尤其畅销书,不堪读。古代的书,成了经典的又有幸流传于世的,可以读了,可是作者已逝百年千年,他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说,终究成了迷了。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蒋勋在讲唐诗的时候,反复讲自己的一个梦,

我一直很希望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庙,庙里面有一个签筒,签筒里抽出来的签就是这样的四句诗。

而他的这个梦,我有幸实现过。

20岁出头,我随朋友到她的爷爷奶奶家过暑假,朋友老家的山上就有一座很小很小的庙,是村民集资建的,庙没人看守,村民轮流去打扫。

她教我摇了签筒,飞出一个上签还是上上签我记不清了,签文就是四句诗,诗文我也记不清了。

我只记得,当人生走到一个困惑时,突然抽到一个签,签文是一首诗,这首诗好像和我的命运有关,世界突然就安静下来了,也许吧,这才是诗的一个重要使命。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云书领读 | 读文学 |《蒋勋说唐诗》蒋勋

马亲王只写了十二时辰的长安,整个大唐谁来写


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云卷读书云舒行路】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你真的应该读点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