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從風起到回落,無人超市出現的3年後,資本和創業者正逐漸迴歸理性。

2020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接觸式服務被更大範圍接受,“火神山”醫院的無人超市一度登上熱搜。這讓一些從業者和投資人堅定了信心,認為疫情對行業發展“危中有機”,消費者對無接觸的交付有更進一步的需求,或成為加速行業發展的一個契機。

近日,廣州日報記者走訪多家無人超市,採訪多位還在堅持的相關企業負責人、從業者以及投資人,瞭解到目前無人超市的經營情況,以及他們對無人超市未來的看法。

疫情期間,位於廣州琶洲寫字樓區域的F5未來商店出現“爆單現象”,營業額甚至比疫情前不降反增,復工後的白領、物管人員、商鋪經營者比此前更頻繁地選擇線上點單,到店取餐的消費方式。不過,一些位於景區、未開放封閉場景的無人超市則受疫情影響較大,營收下滑明顯。

總體而言,從業者認為,一批不適合的市場模式被淘汰後,剩下繼續堅守的企業則開始開拓更精細化的模式和路線,對技術進行更新迭代,謹慎地尋找更適合的消費場景。投資者則認為,用戶體驗、單店模型、擴張性等都是資本重點考慮的因素,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得足夠好,企業還是很有希望得到資本的青睞。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跟著老總探店:疫情期間F5未來商店“爆單”

4月初,記者跟隨F5未來商店聯合創始人林小龍,來到F5未來商店廣州琶洲保利世貿店“探店”。疫情期間,門店門口設置了體溫登記點,所有堂食的椅子已經撤離,顧客所有訂單隻能打包帶走。更多顧客選擇在線上下單,製作完成後直接來店取餐。

中午12點左右,該店線上實時訂單排了60多單,店內一名工作人員在幫顧客打包。店內取餐的人員也不少,大部分是來自周邊寫字樓和商圈的白領和工作人員。可以看到,店內產品有百貨、飲料、鮮食等三大品類,顧客在小程序上或者店內屏幕下單後,機器人在後倉現場製作食品,1到2分鐘後機械臂便將餐食送到出貨口,顧客便可自行取餐。

店長張志軍說,該店賣得最火的單品是麻辣燙和牛腩粉。復工後位於CBD的門店在中午12點到1點用餐高峰期訂單量很多,因此有時他也需要幫忙打包。

正在店內等餐的顧客吳小姐在周邊的寫字樓工作,經朋友推薦,她近一個月來基本都在這家店吃工作餐。平時她在地鐵上也可以先用手機點好餐,到店就取,很方便。“食物的價格也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是我覺得比有人便利店好吃很多!已經推薦了其他同事來吃。”

林小龍介紹,疫情期間,不同的門店情況不太一樣。有一些店目前營業額還沒有恢復,尤其是景區類型的門店受影響較大。不過,因為是無接觸式服務,安全方面有保障,從三月份開始有一些在廣州、深圳CBD開的門店營業額不降反增,達到比以往高的水平,增幅達10%到30%左右。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現在談取代有人超市還太早”

探索更精細化的商業模式 為多元化場景定製方案

“這兩年來,許多無人零售企業陸續停止運營,更多同行轉行,還有一些同行則轉換方向,從原來運營門店到現在做起了技術提供。”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表示。

2016年8月,繽果盒子第一家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落地廣東中山。記者從天眼查獲悉,北京繽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繽果盒子)今年共有三起被強制執行案件。北京繽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陳子林於2月10日被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採取限制消費措施。記者致電發現,繽果盒子官方資訊電話無人接聽,此外官網顯示的兩個招商電話,其中一個已是空號,另一個同樣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確實太瘋狂了,資本太瘋狂,創業者也太瘋狂了。”該業內人士感慨,同行中運營得好的其實不多。大家疲於奔命地跑馬圈地,大規模鋪開,但是單店的模式沒跑通,鋪開後團隊又疲於奔命地救火,後面就關了很多門店。

無人vs有人,競爭力在哪?無人會比有人商店更賺錢嗎?技術成本是否會超過節省下來的人工成本?為解答這些問題,現在,不同企業則開始開拓更精細化的模式和路線。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簡24:覆蓋現有便利店覆蓋不到的地方

疫情影響物流和供貨 新增門店計劃數減少

簡24無人便利店創始人林捷的目標是,覆蓋現有便利店覆蓋不到的地方、無法覆蓋營業時間,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無人零售方案。他更傾向於做社區、工廠等更封閉場景的無人微店,或是為普通的夫妻店定製智能貨櫃,以供夜間在店門外繼續售賣商品。

去年開始,簡24轉型為to B模式,為工廠、社區等客戶定製無人零售方案,目前在上海、無錫和南京等城市共有20多家門店。由於物流、供貨商等受疫情影響,簡24今年由原定新增近200家門店的計劃改成預計新增四、五十家門店,同時將在廣東加大鋪設力度。

“我們想把無人零售作為現有零售渠道的補充,而不是替代。”林捷說,便利店夜間銷售佔比低,但是上海規定要有2名員工上班。夜間收入可能連員工工資都掙不回來。只要進社區的成本夠低,機器迭代更新,無人零售方案能為現有便利店提供10%到15%的營收增量。

林捷的團隊之前也犯了不少問題,走了不少彎路。過去兩三年,他抱著和傳統便利店的一樣思路做無人便利店,但失敗了,現在終於跑通了模式。“單店在已經運營的地方能賺錢,快的店3個月則可以回本,慢的店需要一年。”

不過,簡24的無人零售方案不涉及鮮食。林捷坦言,技術有限制,保證食品衛生也有難度,因此他們的無人零售方案需要妥協,讓出一部分市場。F5做鮮食其實也是個很好的嘗試,能夠和傳統便利店“打”一樣的市場。“從業人員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場景,找不到就應該放棄。”

“現在談取代有人便利店還太早了。”由於目前複合傳感技術還不夠成熟,只能保證小而微的店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但林捷有信心,用3到5年時間,把現有的技術應用在現在更大規模的便利店上,支持每天幾百人、甚至上千人流量的場景。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F5未來商店:主打鮮食供應 發力CBD場景

2014年10月,F5未來商店在佛山落地第一家全自動無人便利店,主要為城市CBD、中高端社區、景區提供24小時服務。目前共開了50餘家店,F5未來商店聯合創始人林小龍預計,今年會繼續在珠三角增加100-200家門店,開店節奏穩中求進。

2018年12月,F5未來商店完成B輪近億元融資。此前,其曾獲得創新工場3000萬元A+輪融資以及TCL創投的1000萬元Pre-A輪融資。

談及投資F5未來商店的理由,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華南區總經理熊昊告訴記者,F5符合創新工場在這個領域的投資標準。“F5的模式呈現出了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單店模型,擴張性也還不錯,是一個不錯的範式。”

F5未來商店在產品上主打鮮食熱食,這是其區別於目前大部分無人便利店的特點。林小龍解釋,以711等傳統便利店為例,鮮食的銷售貢獻和毛利貢獻都是很可觀的。目前F5門店鮮食的利潤已佔總利潤過半。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我們近年來不斷嘗試開了各種場景的門店,但也關閉了一些店。”林小龍坦言,關閉店主要還是因為場景不合適,比如在社區場景裡,品類結構不匹配社區的需求,鮮食熱食等核心品類銷售達不到預期。而在高校、CBD等場景,表現都很不錯,接下來將專注在高校、CBD場景開店。

林小龍透露,相同地段的話,F5未來商店的利潤空間其實比普通的便利店更高。普通的便利店如果要維持24小時運轉,需要三班倒,單店至少需要7個工作人員。此外,單體商用設備成本高,F5自己設計研發生產的機器自動化設備成本低很多,能耗也大大減少。

那麼,一間F5未來商店的門店,要用到多少個工作人員?林小龍介紹,單店日常運營會涉及5個工種,分別是物流人員、門店店長、清潔阿姨、技術運維人員,但是由於每個工作人員會負責多家門店,目前平均一間店會用到1-2人的人員成本。

“以F5未來商店保利世貿店來說,周邊的全家等便利店面積大、消費者多、品類多,一家店的營業額可能頂我們兩家店。我們單店面積小,雖然收入比不上,但是淨利潤比他們高。”他說。

目前,廣州保利世貿店一天有近600份訂單,每天營收達到約七、八千。林小龍說,對於711、全家來說,這個營業額只能微利,但對於F5的模式來說其實很賺錢,該店已經做到4到5個月回本。“原因在於,F5單店的盈虧平衡線比較低,初期投入成本只有約18萬,為711便利店的1/4左右,日常運營成本也只有1/4左右,日營收達到1500元的營業額便不會虧損,711普遍需要6000元以上才能盈利。”

不過,林小龍表示並不一定每個店都要衝極限營業額,將其“拱到天花板去”,因為營業額在天花板附近時門店排隊情況嚴重,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是很差的。他更希望在生意好的門店附近開出更多的門店,離更多消費者更近,從而創造更高的營收總量。便利店商業模式的關鍵在單店模型跑通後做高密度覆蓋。F5單店日均做三、四千元營業額的水平,回本週期能達到10到15個月之間即可達到較健康的狀態。“基於此,我們需要開更多的店,激發更多的消費需求。”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未來商店,到底是不是未來?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零售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達到36.6萬億元。隨著勞動力人口逐年減少和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無人零售行業受到資本青睞,中國無人便利店市場規模在2018年時達到了11億元,2020年預計達到33億元。

經過近幾年的潮起潮落,未來商店到底還是不是未來?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兼華南區總經理熊昊認為,“從長期趨勢來看,我們始終認為無人便利店在未來的市場份額會比現在高。尤其是這次疫情之後,消費者對無接觸的交付將有更進一步的需求,且便利店的需求偏剛需,疫情對行業發展影響應該是危中有機的。”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未來需求是有的,但形式是多樣的。”林小龍回答,從需求上講,便利店是消費者的剛需,鋪開得越密集,能為消費者創造更多購物的便利。消費體驗和品控是無人超市的兩大優勢。同時,通過機器自動化取代人的重複勞動,通過AI系統去替代人的決策行為,可以輔佐一個店降本增效。

“不過,無人超市能完全取代有人超市的時間還很長。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市場也需要多元化。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年內,雙方肯定是相輔相成的狀態。”林小龍說。

便利蜂則致力於將無人收銀嵌於便利店場景,在疫情期間,消費者使用無人收銀的比例持續上升。相關負責人認為,數據化是便利未來的趨勢。這次疫情,對零售企業在非常時期的運營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鄭州一家無人超市企業做市場經理的魯子乾則坦言,早期很多技術不成熟的創業公司快速上線產品,出現了太多因系統故障,顧客被鎖、付款不開門或者不付款能出門的問題,用戶體驗不好,導致無人超市的國民口碑差。

不過他認為,無人便利店是未來,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有人便利店,只會作為傳統零售業的補充。未來零售的發展會走向智能化便利店趨勢,“有人”與“無人”相結合。從原先傳統的24小時便利店需要三班倒的運營體系,逐漸走向以無人零售技術為中心,1名店員為輔助的運行式管理。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我對無人便利店還是有信心的。”在新疆經營無人便利店的陳軍認為,既然有店面能實現盈利,這便是他的機會。他相信,10年以後,當技術更加完備、國民素質更加提升、相關法律更加健全的時候,無人便利店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熊昊也表示,需要注意到,無論是否“有人”,都需要遵循便利店的客觀規律。用戶體驗、單店模型、擴張性等都是資本重點考慮的因素,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得足夠好,還是很有希望得到資本的青睞。

怎樣算健康的單店模式呢?熊昊認為,在工廠、CBD或學校等場景下的回報週期不同,在人流比較多的大學場景,回收週期能做到1年之內就非常經濟。現在還處於無人零售的早期,需要教育市場,需要教育消費者。無人零售公司在研發技術、建立供應鏈和履約體系、品類研發、線下規模化開店等方面還需要時間。

疫情之下的無人超市:有人爆單,有人離場

“無人便利店具有自己的優勢,但現在市場份額實在太小了,現在談能否取代還太早。但我們相信無人便利店在未來的市場份額會比現在高。”熊昊對行業的前景仍有信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蘇韻樺、陳憂子、張姝泓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陳憂子、張姝泓、蘇韻樺

新業態調查策劃:曹騰、張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